实际上,一些落后地区有可能成为落后产业消纳区的危险一直为社会所关注。而“黄河沿岸已成了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的保护区、避风港”的说法则再次提醒我们———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12月7日报道,不久前,国家环保总局派出环境执法检查组,对陕西省府谷县、山西省保德县的一些小企业违法排污问题再次进行检查。从检查结果看,竟没有一家焦化厂严格按规定安装和使用环保设施。在检查组明察暗访的34家企业中,竟是100%超标排污,其中60%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说:“黄河沿岸已成了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的保护区、避风港。” 实际上,一些落后地区有可能成为落后产业消纳区的危险一直为社会所关注。而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以发展经济为借口,任意设置所谓的“高耗能工业区”,引进一些高污染、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的项目。这些项目几乎都没有做好环境评估,也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履行相关手续,却在当地一些人的支持下堂而皇之地开工生产。这种做法尽管使当地获得了一些暂时利益,但对环境和其它资源的破坏却是长期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对于这样的危险,一些人也是心知肚明的。 一些媒体的调查显示,环保执法一旦与某些地方经济发展相冲突,就很难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在这些地方,人们更看重当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环境改善及经济长远发展潜力的问题则往往被放在了一边。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地发展当地经济,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工作态度也应该充分予以肯定。但是,谋求地方经济发展,不仅应在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进行,还应该着眼于长远利益。为了获取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不管不顾,这样的经济发展只能是透支未来。这笔账其实不难算,可为什么还有人算不清楚呢? 或许,每一个政府官员都渴望做出一些可圈可点的政绩。关键是,一些官员的政绩观是否正确、追求政绩的方式是否合适,是否契合国家和当地百姓的利益? 黄河沿岸成为落后产业的保护区,这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除了个别地方政府发展观的偏误外,其它的一些问题也不能等闲视之。正如晋陕两省的基层环保执法人员认为的那样,执法难也是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难以淘汰的重要原因。对于企业存在的超标排污问题,两省环保部门均感到执法手段不够。由于执法不彻底和难以取得相应成效,其他企业也群起仿效。有关专家指出,在普遍不肯为环保投入的环境里,好企业也会同流合污,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以谋求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它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黄河沿岸的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发展观念问题,充分说明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落实这一要求的艰巨性。落实这一要求,无疑需要一些地方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需要强化管理和执法。其实经过多年发展,即便是落后地区的一些企业,也已经具备了较高起点发展的实力。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引导他们采用集资、合股的形式,更快地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汰劣扶优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区域经济如果一味满足于“散、乱、差”的低水平发展,必然会在竞争中失败,最终自食其果。 (作者 郭振纲)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