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病大检查药价泡沫多 浙江关注医院乱收费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2月11日13:55 人民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虽然近年药品已经多次降价,但普通患者的感觉还是贵。看不懂的是,同样的药,在医院里的价格要比药店价格翻上十几倍、几十倍。像谷维素在药店仅售0.70元,到了医院却是6元;球蛋白在经销商处卖198元,医院的售价却是498元。医院药价中的“泡沫”怎么总也挤不掉?
有的医生动不动就让病人做CT、ECT、核磁共振,也不管是不是“杀鸡用牛刀、大炮打蚊子”。病人住院前、中、后,得做3次生化全套检查;得个感冒去医院,医生一下子就开出好几种检查的单子。甚至发生给因小病就医的儿童做艾滋病检查这样极端的例子。这些检查项目都是必要的吗?
类似于此对“看病贵”的质疑,如今在各地应该不是个别现象。从街谈巷议,到报章呼吁,至政府声音,都关注着医药领域的乱收费、不合理收费问题。
本月初,在杭州举行了一场关于治理医药领域乱收费与不合理收费问题的专题听证会。此次由浙江省政协召开的听证会,共接到近200位普通市民的踊跃报名,最后确定98人参加,其中20多人在现场异常热烈的气氛中“抢”到了发言机会,讲自己或亲友看病遭遇的药价虚高、小病多用药,重复检查、小病大检查,收费不透明等问题。
赵松文是杭州市一位退休工人,她身有残疾,和老伴杜荣金两人身体都不好,光是今年,自己负担的看病费用就将近7000元,而老两口每月的养老金加起来也不过1500元。“胆结石开刀住院半个月,花掉4000多元,白内障每开一次药就得100多元,前阵子左腿痛得厉害,上医院光检查就花了600多元,最后也没查出是什么毛病。”赵松文说,她和老伴已经尽量“药比三家”,挑便宜的买,但还是觉得千难万难,有几个月连买菜的钱都成问题。73岁的杭百集团退休职工董则友说:“今年我生了两次病,一次患急性肺炎,一次患急性胰腺炎,共住院33天,个人负担费用加上住院护理费,一共8100多元。而我的养老金一年也就万把块钱,只够付一个多月的住院费用。”
60岁的工程师戈以仁前段时候住院,付费时医院开出一大堆发票,除了医药费用,其它像小毛巾、小脸盆、牙刷、牙杯甚至一次性垃圾袋等日用品,费用都得自理。“东西我是花钱买下来了,可是出院后所有的日用品都没有给我,谁知道这中间有没有猫腻?”
萧山区的秦味经前不久因伤风感冒去医院,做了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全套、腹腔彩超等4种检查,花费300多元,结果一切正常,只开了一盒新康泰克。秦味经还担任萧山区级医院的行风监督员,他了解到,重复检查、不对症的检查是导致不少群众医药负担加重的原因之一。有位老人在某大医院做脑部手术,出院回家后第二天又病发入院,而十多天前住院时做过的常规检查,又得全部重做一遍。有的检验项目完全可以按实际需要分项检查,既节约医疗资源,又为患者省钱,但实际上很少有医院这么做。
有的市民代表在参加听证会之前,还特意做了一番调查。像凯地丝绸公司退休职工董萍,跑了退休人员社会统筹的一家三级医院和几家其他医院,比较几项常用检查的收费情况,发现价格相差极大:如生化全套,三级医院147元,其他医院40元;肝功能检查,三级医院50元,其他医院12元;X光胸透,三级医院80元,其他医院27元。她说,虽然各个医院在仪器设备或医疗技术上存在差异,但这样的价格差别是不是太悬殊了?检查费用降一些,老百姓的实惠会更多。
今年8月以来,浙江省政协医药民主监督组赴省内外调研,并听取卫生、药监、物价等部门及普通群众的意见后,分析医药领域收费存在的问题:在医疗服务收费方面的乱收费,主要表现为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和分解收费,以及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使用量过大、过贵;药品价格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降价让利不及时、不充分,没有执行国家规定的药品价格下调时间,招标的药品品种数量和让利幅度没有完全按政策规定执行,还有一些药品招标采购单位不按规定向价格主管部门进行中标药品价格备案,使药品招标采购形成的价差由医疗机构独得,患者没有真正得到实惠。
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表示,浙江已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降低过高医药费用,像杭州等地已试行的医院处方可外带到药店的措施,将在全省推广,并规范医院药品集中招标;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群众提供更好基本的医疗服务;扶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医院,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民办医院,使卫生领域可以充分竞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