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全国沿用了21年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实行了10年左右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于明年进行修订。昨日,在福州群众路小学举行的“全国德育实验学校”挂牌仪式上,受邀前来的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长姬君式透露说,明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除了讨论、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将出台几项文件,包括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等。
据了解,现行的《守则》是由原国家教委1981年颁布实施的,现行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20条是1991年颁布实施的,现行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5个方面40条是1994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它们都是国家对全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日常行为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的法规性教育文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需要删改;有的则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补充新的条款。正如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此前对媒体记者表示的,网络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现行的中小学生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修订后将会有“文明上网”等相关条款。据称,预计明年年初的二三月间修改后的《守则》与《规范》将出台。
“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姬君式昨日还引用了这句西方名言,呼吁德育教学应获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她说,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走进了三大误区,一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脸面,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也能达到;二是把孩子当成感情的寄托,却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三是把孩子当成个人遗憾的补偿……这些不正确的德育观无疑影响了孩子健康正确的发展。
北京中小学生“守则”“规范”与时俱进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市已于今年2月开始在全市各中小学试行新的《守则》和《规范》。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仍是各10条,但在内容上有所调整。最明显的改变是适应时代变化,对中小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现代要求。“做事认真负责,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父母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生活不攀比”;“妨碍他人要道歉”;“文明上网”;“不赌博,远离毒品”等成为新增内容。“爱护环境”将成为新小学生守则中一项重要要求,而对中学生提出了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更高要求。“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也被列入中小学生守则。
新守则和行为规范还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尤其是《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最后一条,将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20条最后一句“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改为“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
据悉,这一修改主要基于国家和北京市出台的几部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假如现在一所小学校发生了火灾,老师们首先要做的是组织学生安全撤退,而不再是许多年以前提倡的奋不顾身地前去救火。救火和与坏人斗争是大人们的事情。
(本报记者 李建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