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位公推公选市长吴晓东:演讲时我最紧张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2月24日07:39 新京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吴晓东表示,虽然自己通过了组织选拔,但还要通过百姓的认可。
全国首位“公推公选”市长吴晓东表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是这种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的意义所在
对话动机
12月17日,江苏省金坛市召开第14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全票通过,任命吴晓东为金坛市副市长、代市长,吴也成为全国公推公选产生的第一位市长。
江苏的官员选拔制度改革,在既有的框架下迈出了制度创新的第一步。对选任制干部尤其是县(市)政府一把手进行公推公选,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是第一次。
《人民日报》评论说,作为一种新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公推公选”为干部选任制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虽然还需要在程序上进行不断完善,但其创新的精神值得提倡,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方式值得推崇。
上周六下午,本报记者来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采访了新当选的金坛市代市长吴晓东本人。
对当地干部触动很大
“我个人认为这是用人制度上的一个改革、一个尝试,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这就是它有意义的地方。”记:我在向江苏省委组织部联络采访你的时候,只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联络到你,办事速度非常快。而且我也了解到,你是奉组织部之命才不得不接受我的采访……
吴:呵呵,这个我要解释一下。我也和常州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谈了我的观点,最好不要采访我。作为我来说,我只是(公推公选)一个参与者,虽然最后我胜出了,来采访我让我谈谈体会也无不可,但我希望能够在金坛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金坛有了切切实实的变化的时候,你再来看看,看看我吴晓东行不行。
记:我非常乐意今后对您做回访,同时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要报名,你参与竞选的动机是什么?
吴:组织上给了我们这样的平台,我又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我想换了你你也会报名的吧?更何况当时我要竞争的还只是金坛市市长的推荐人选。
记:江苏省的公推公选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你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应该更有感触吧。
吴:如果想对公推公选做深入报道的话,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到江苏去感受一下我们那儿干部高涨的情绪。此次公推公选整个过程,对我们当地的干部触动相当大。
记:为什么?
吴:我自己的感觉,公推公选毕竟是在用人制度上的一次改革,选拔人才的改革。如果按照原来的做法的话,常州不可能拿出59个人来作为第一轮考核的对象。可能会考虑筛选一部分,不可能是这么大的一个圈。
记: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过去在圈子之外的干部,由于有了公推公选这样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他的机会就更多了……
吴:那是肯定的,我个人认为这是用人制度上的一个改革、一个尝试,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这就是它有意义的地方。
记:目前的公推公选给外界的感觉还是“官选官”(注:即由官员无记名投票选出组织考察对象)而不是“民选官”。
吴:不尽然,还是有民选官的概念在里面……你一定要说官选官也对,毕竟都是副处职位以上的干部,但这里面有一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就是演讲答辩之后的民意测验。参与民意测验的同志是各个层面都有的,有一般的没有职务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还有民主党派。
干部综合评价最重要
“考核领导干部不能单纯以分数决定,综合评价最重要。特别是在我们县一级。”
记:你对竞争对手们的水平有何评价?后来7进3的角逐中,你们每一个人有总分吗?
吴:进到前7位甚至前12位的同志都是非常优秀的,与我相比,无论是工作能力也好还是工作水平也好,我都不是最优秀的。至于总分,我不知道。只是后来告诉我进入了前3。
记:如果公布总分、7名同志排序进入公选阶段,是不是会让透明度更高一些?
吴:这个就是看规则怎么设置了。现在是几个人入围的问题,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举个例子,拿毕业文凭的时候你考了平均80分,我平均只有60分,我的毕业证书上就不是学士学位了吗?考核领导干部不能单纯以分数决定,综合评价最重要。特别是在我们县一级。
记:你觉得在诸多人选中你是否最适合这个位置?
吴:我知道我的优势在哪儿,我毕竟在金坛工作了将近三年,可能大家感觉到我在金坛继续工作,更有利于金坛的连贯性。我在金坛市近三年,一些重大决策重大思路我都是一直在参与,相对来讲,可能比较其他几位部门工作的同志考虑得更多一点。我答辩的时候觉得就是像在述职一样。比如说专家出的一个题目:工人失业、居民失房、农民失地如何来解决。这其实就是我到金坛以来一直在考虑一直在做的问题,呵呵。我想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但绝对不是全部。
记:竞争对手强大,你并没有什么绝对优势,大家都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在整个过程中,什么时候你觉得最紧张?
吴:应该是演讲答辩的时候最紧张了。
记:为什么?
吴:因为我们搞工科的,平时在这方面说的机会比较少,口才等方面可能要稍逊一筹。写调研报告是台下完成,得分上可能也会有高低,但是毕竟只是几名专家在看。真正的给与压力的是7个人的同台演讲答辩,既要看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要看你的临场应变能力。
记:答辩的题目是预先出好的还是现场的提问?
吴:有三个题目是专家组已经出好的,两个题目是现场提问的。
记:这两个题目是什么?记得吗?
吴:记得,五个题目都记得。现场提问的两个是政府与市委、人大、政协的关系处理,一个是如何来发展民营经济,对我来说这都不是很难的题目。
记:都是轻车熟路了?
吴:我毕竟在金坛工作了近三年。
从59个到最后一个
“会不会被淘汰,关键在于自己的发挥。其实人的真正的对手不是其他人,就是自己。公推公选是比较残酷的,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被百姓接受的过程。”
记:这次公推公选之前,你在其他职位上的变动是不是也有竞争?
吴:以前我不知道有多少竞争对手,应该有这种可能吧。
记:现在他们走到了明处?
吴:会不会被淘汰,关键在于自己的发挥。其实人的真正的对手不是其他人,就是自己。
记:你这个代市长在明年还要通过人代会的选举才算名正言顺,但是照现在这种声势,明年的人代会除你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候选人吗?
吴:我作为代市长应该是候选人,但是人大代表感觉我这段时间干得不满意,或者有更好的人选,也可以联名推出其他候选人,按照组织法程序这是没有问题的,组织提名可能就是我了。
记:有专家现在有这样的疑虑,公推公选声势浩大地将吴晓东推到台前,以这样的态势继续,到人代会的选举吴晓东当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如果有了什么异议才是不正常的呢。
吴:我个人认为不能划等同。但是我想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错在里面。完全不排除由另外一个候选人出现的情况,但是有一条,就是这次公推公选整个程序都是公开透明的,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渠道让百姓去认可。
记:你的意思是,公推公选程序的复杂性和公正性并不亚于人代会上选举程序?
吴:当然,公推公选是比较残酷的,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被百姓接受的过程。你刚才这个问题是对的,我马上也要面临人代会,人大代表完全有可能提出人选。这些都是需要由我的工作来向全体市民证实:我是一个合格的市长。
记:残酷是你对这场竞争最深切的感悟?
吴:参加这个竞争,我自己的体会很深。首先它让我看清自身的不足和优点,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毕竟是从开始的59个到最后剩下我一个,是一关一关闯过来的,认识到不足,更加明确下一步应该向哪一个方向努力;同时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如果经过这个程序,可能我还没感觉到我有那么多优点。第二个,我就觉得增强了我的竞争意识……
记:比较而言,是不是官员更缺乏的就是这种竞争意识?
吴:谈不到,也谈不上。为什么呢?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比如说公选,从去年开始我金坛就有22个职位拿出来公选了,但是这些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主要局限于一些副职。
记:这些职位的公选你是考官吧?
吴:对。但是我在这之前可没有想到从学校毕业以后还会在当一次考生,真是没想到。这一点我很感触,这是一个处处面临竞争的社会,我也要勇于竞争。再就是为官的理念,说这个就不仅是说我个人,可能我讲话讲大了,应该是警示我们所有的干部,如何来树立胡总书记讲的“执政为民”的思想。
记: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重新确立了人才的评级体系,对党政人才的考核标准更为注重群众的评价。
吴:当官只有为民,才能被民认可。对不对?刘罗锅里面有一首插曲,大概意思是“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你为老百姓做了多少,老百姓都秤得出来的。
会不会有“公免公退”机制?
“我认为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际上也针对我们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问题。目前虽然说能下,但还是一种比较婉转的做法,真正能够达到这样(公免公退),我想我们国家的用人制度也就更完备了。”
记:公推公选代表了一定程度上的民意,反过来是否可以依据民意来罢免吴晓东?假如你是一个不称职的市长的话。会不会有公免公退这样的机制出来?
吴:这个机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这种机制)当然是可以的,我认为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际上也针对我们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问题。目前虽然说能下,但还是一种比较婉转的做法,真正能够达到这样(公免公退),我想我们国家的用人制度也就更完备了。
记:吴市长,你有没有佩服的人或者偶像?
吴:这个倒是没有考虑过,但是我有我为人的理念。我始终是想,一个人还是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记:你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的?
吴:对,我是农村出来的,能够考上大学很不容易。在我之前,我家祖祖辈辈没有出过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学生,我家里很穷,我还保持着对农民朴素的感情,今天我不谈这些东西,我这两天就是想怎么来踏实工作,尽心尽职、不辱使命,不辜负组织和人民对我的信任。
对话人物
吴晓东,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现为武进区)人,1990年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此后历任常州市建委建筑工程管理处副处长、常州市市政工程公司总经理、常州市排水公司副经理、常州市人防办副主任、常州市建委副主任、金坛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常务副市长等职,2003年12月,经公推公选被金坛市人大任命为金坛市代市长。
当选过程
10月17日,常州市委书记对公推公选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共有59名符合条件的干部报名。
10月22日,两轮民主推荐结束,有7人进入下一阶段。
11月1日,7名推荐人选正式进入金坛市撰写调研报告。7日后进行演讲答辩,并接受专家评审和民意测验。
11月11日,省委组织部考察组对3名推荐人选进行考察。
11月23日,常州市市委9届9次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决定吴晓东成为金坛市市长提名人选。
12月17日,金坛市第14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吴晓东全票通过,被任命为代市长。
采写 本报记者 高爽摄影 本报记者 倪华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