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娄底种子搭上神舟五号 2881克种子遨游太空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2月31日10:38 红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红网娄底站讯近日,娄底市机电工程学校高级讲师方金梁收到了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寄来的两小包种子。这两包种子可非同寻常,它随同神舟五号科学返回舱在太空遨游了20多天,在太空那特殊的环境下,其遗传基因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将成为选育优良品种的母本。
神舟五号搭载了2881克种子
今年初,中国航天育种中心为利用神舟五号飞船进行航天育种的实验,向在该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的9家农业教学、科研单位发出了邀请,娄底机电工程学校(原娄底农业农机学校)位列其中。这次搭载的种子共2881克(台湾农科院搭载了500克),每1克种子的搭载费用为600元,娄底选送了1.3克,包括60多粒优质稻种和300多粒鸡冠花种子。这些稻种是农业专家方金梁从培育的优良品种中选出来的,同一稻穗中三分之二搭载上天,三分之一留在地面作对比实验。
10月15日,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升空,娄底选送的种子随同其他搭载物一起开始了太空之旅。从那一刻起,方金梁的心就同神舟五号一起跳动,因为那上面有他亲手培育的种子。第二天凌晨,神舟五号返回舱平安着陆,而科学实验舱仍在绕地球运行。经过高真空、微重力和宇宙射线辐射的考验,所有搭载物在太空旅行20多天后,随科学实验返回舱回到了地面。11月21日,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将搭载的种子从舱里取出来,经办理公证等有关手续后,陆续分发给各农业教育、科研单位。12月8日,娄底选送的两包种子又回到了方金梁的手中。
娄底种子五度上天
中国航天育种中心为什么把娄底选育的种子送上天?这是因为娄底在航天育种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航天育种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应用卫星或宇宙飞船搭载,使种子进入空中飞行,经宇宙射线高能辐射、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和极稀薄的空气等高空环境诱变,引起遗传基因的变异,从而使育种的周期缩短,育成的新品种多,育出的品种不易退化。
娄底的航天育种在12年前起步。1991年开始,以方金梁为首的课题组连续两年应用高空气球、返地卫星搭载,育成水稻新品种娄早籼6号,并已在长江以南13个省推广。1996年通过卫星搭载,育成优质早籼与晚籼宇航三号、宇航四号两个新品系。2002年又将水稻和蔬菜种子搭载于神舟四号,目前正处于品种选育阶段。这次通过神舟五号搭载的水稻种子要经过几年的栽培,选出变异的优良单株,预计在2005年形成新品系。
痴情航天育种的古稀老人
说到娄底的航天育种,不能不提到有功之臣方金梁。方金梁今年73岁,从事农业科研40多年,16年前开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育成了许多新品种,被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1994年,方金梁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他仍然对农业科研痴心不改。他常常带着助手深入田间地头作业,从浸种、播种到选种等关键环节,都亲自把关;科研经费不够,他就用自己的退休金来贴补,这次神舟五号的种子搭载费就是他自己掏的腰包。他说,要在有生之年再育出几个优质常规稻的新品种。
娄底航天育种的成绩令人瞩目,但也面临着科研经费和后备人才的困扰,要让这块金字招牌更加明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稿源:红网娄底站)(作者:罗锭远 彭晶)(编辑:刘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