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军队,2003年就是伊拉克之战。虽然战场胜利出乎意料的辉煌 - 美军只花了三周时间就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是赢得战争并非赢得和平是美军在冷战后的热战中所取得最大教训。美军在伊拉克的经验-你看它是胜利也罢,还是持久的失败-都无疑极大影响了美国各兵种随后的军事新概念的制定。 帝国式的战略下疲惫不堪的美军 小布什政府眼中的世界充满了艰险,因此他必须压制任何可能成为美国军队竞争对手的新生军事力量;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威慑或者摧毁任何挑战和威胁,即使使用单边行动和先发制人也在所不惜。这样追求绝对安全、恨不得将世界置于股掌之中的战略,即具备能力在世界上任何级别的冲突中打败任何挑战者的战略,无疑带有帝国主义的性质。 “小心你们梦想什么”(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是不少西方学者对美国的荐言,因为美国可能真的得到他们梦想的东西。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无一不显示出正在进行的军事技术革命使得美国军力大大增值,这包括美国人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以无人可比的速度、规模和精确度进行闪电式出击,可以轻而易举打败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 然而,军事技术革命并未填补美国军队的既往缺陷,他们在面对游击队、恐怖分子和执行维和任务时仍旧笨手笨脚、烦恼不堪。美国军队也发现他们征服其他国家的能力远远强于他们控制一个国家的能力。从2002年5月1日到12月26日,美军在伊拉克阵亡的士兵已达210名。 美国军队不怕打硬仗,但是害怕维持战后和平,害怕士兵伤亡,害怕违反人权和国际人道主义。要美国军人持枪保卫的地方只增不减,但是地面部队的美军人数和美军的整体国防预算却不大可能有较大的增长。 难怪《战争国际史》一书的作者约翰·弗里斯(John R. Ferris)说,对美国来讲,比知道应该做什么还要困难的事就是明白什么不该做。他认为小布什政府追求绝对安全的政策将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无意间不可避免地创造出至少一样多的新问题,因为美国的政策让象中国这样的国家感到不安全。弗里斯认为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可能使得美国轻易地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利益而动武,在战略上战线过长,最宗从长远失去维护自己承诺的决心。 历史学家称,美国战线拉得过长马上可以从现实的统计数字找到证据。2003年光是美国陆军就拒绝或延迟了四万多名士兵退伍,以及一万六千国民警卫队员离职。美国国会为陆军所设定的人数本来只有48万。在最近的国会听证会上,陆军参谋长承认现役陆军军人已经超过了50万。美军过于疲劳是不争的事实,2003年61名陆军士兵自杀(2002年68名;2001年49名; 2000年63名)。1991年海湾战争前后陆军士兵自杀率创13年来最高,达102起。 “事实是现在(美国)军队规模太小,但是没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美国西北大学的军事社会学家查尔斯·莫斯科斯(Charles Moskos)说。 弗里斯认为要维持一个帝国,美国必须时时刻刻准备付出金钱和鲜血,来驱使那些桀骜不驯之徒做美国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维持一个帝国)也意味着让你自己适合去统治。这意味着你得改变你自己,”弗里斯说。“美国人相信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是杰出的,他们也认为其他国家的国民总是会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响应支持他们的美德。美国人也相信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尤其通过技术。但是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败。对绝对的安全的追求也会如此告终。” 美军着手制定新军事概念,对付不测之敌 美国以往的军事指导思想植根于美军的越战经验,其核心是只有在美国为了发展其至关重要的利益而愿意付出昂贵代价时,才要求美军倾其力对付敌对势力。美国国防部在冷战结束后就着手更改这一军事指导思想,但是直到2003年开始被号称为“战争部长”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废弃。新的“拉姆斯菲尔德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只有当你事前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包括使用地面部队,美国(的威胁)才可能被当回事。 伊拉克战争尘埃未定,美军就马上着手进行军事概念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反恐战争中的未知数。五角大楼的调整美国全球军力态势的计划囊括陆海空三军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Marine Corps)。这一调整的正式名称是“联合存在政策“(Joint Presence Policy),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调整使得美国各兵种能在危机情况下迅速组合,建立起一支联合作战的强力队伍,以有效对付“不测之敌”(unpredictable enemies)和“无法事先描述的战场”(undefined battlefields)。 军事新概念制定任务的领头人是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Joint Forces Command ),他们正在起草四部联合行动概念草案,分别对军事行动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战斗,稳定局势,本土安全和战略威慑--进行概念更新,以期引发随后的军内思维和组织变革,调整技术和战术来对付行为乖张的敌人。12月18日五角大楼刚刚举行过会议,为计划一月份出台的“主要战斗”和“稳定局势”两章进行定稿。据说这两章只是为司令官提供思维框架,而不是教条地一步一步指导该如何进行军事行动。 来克星顿学院的副院长丹·郭沃尔(Dan Goure)说将要出台的关于“主要战斗”和“稳定局势”的军事新概念缺少深度细节。“美军面对的未来战争更多的是非对称敌人, 而美国军人对稳定局势行动还相对陌生,”郭沃尔说。 在改革其军事行动指导思想的过程中,美国军队指挥官会发现他们越来越多地被要求用“超出严格的军事眼光”来考虑问题,而且要更多地习惯同其他非军事部门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分享资源,贡献能力。“所有权必须被信任所取代,”这份预计将在2004年1月出台的文件强调。 2003年伊战结束之后,美军各兵种就开始忙着关于装备、组织和对未来行动概念的重新审核。 美国陆军“思变”:以明日的技术武装今日之兵 2003年是美国陆军继续进行调整和转变的一年。对于陆军来讲,挑战不仅来自美军整体要应对打反恐持久战,当美国决心要打象伊战那样的大规模硬仗时,陆军更是首当其冲出人出力最多的一个兵种。 2003年也是美国陆军更换领导层的一年。在新领导之下,原来对在10年之内让美国陆军面目一新的调门放低,陆军转而强调变革不是最终目的,现在陆军要做的事不断进行努力让改变从今天开始。陆军变革雄心勃勃,“思变”的内容不仅包括自己的纲领,还有军内组织、训练、后勤、发展领导和设备等等。美国陆军参谋长(Army Chief of Staff)彼得·斯库麦克尔将军(Peter Schoomaker)在就职两个月后,即10月7日演讲中,说,“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工作,从未来找到可以提高我们队伍现有能力的东西。” 对于美国陆军来讲,随着反恐“热”战的深入,军队必须兼顾两个任务,即未来军力持续领先的发展和目前战场操作的考验,从而决定和计划什么样的技术发明可以放在战场上士兵的手中。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是美国陆军革新技术的大练兵。对敌人空中和陆上跟踪技术、无人驾驶地面车辆(Unmanned Ground Vehicles),高级指挥、计算机控制系统,士兵的高级装备被加紧运送到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这之后紧接着是对这些武器系统和装备具体以及人员在实战中的性能评估,哪些方面成功,哪些方面失败。正在进行中的战后评估将改变陆军训练和部署军队,以及将士兵和武器及设备运送到战场的方式。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强调危机快速部署、有目的作战 海军建立了“舰队反应计划”(Fleet Response Plan),以准备在危急时刻快速部署最高达八支航空母舰打击舰队。海军目前的训练和准备集中在高度战备(high readiness)上,这一点在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中已经尽显无遗。 对于美国海军来讲,越来越重要的不再是在某一个地区存在,而是为一个目的而存在。正如美国海军参谋长弗农·克拉克(Adm. Vern Clark所言,“我宁可组装两个作战舰队,让他们好好为了一个国际上真正重要的目的而工作三个月,而不是无所事事地在一个地方呆上六个月。 海军陆战队的司令官麦克尔·哈吉(Gen. Michael Hagee)在2002年夏天接受“国防新闻”采访时说,在危急情况中从美国东岸和西岸能快速反应是海军陆战队目前的主要目标。美国空军:与波音公司和强奸犯作战,疲于奔命 对于美国空军来讲,2003年是狼狈不堪的一年。同波音公司所签订的一项几十亿美元的空中加油机合同一直麻烦不断,不仅受到五角大楼审查人员的盘问,还受到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肯恩(John McCain)的严厉苛责。让美国空军头疼不堪的另一个难题是屡抓不尽的空军学院强奸犯。 因为美国空军丑闻接连不断,本来要取代陆军部长汤姆斯·怀特(Thomas White)的空军部长詹姆斯·罗奇(James Roche)只能望“官”兴叹了。 美军在伊拉克的未来 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欧汉伦(Michael O’Hanlon)是对美军在伊拉克驻扎前景的乐观人士。他说2003年底开始,军事上美国在伊拉克将有很大进展。 “美军抓住或杀掉了大约一万个伊拉克游击队员,大概还剩下五千到一万多个抵抗分子。政治上,一些美军军官,比如101空降师的大卫·佩特尤斯少将(Major Gen. David H. Petraeus )极为有效地改进了地方统治。经济上,石油生产回到了战前水平,虽然失业率高达50%,是一个危险因素,”欧汉伦博士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欧汉伦认为美军可以在2004年11月份将部队减少一半,从而将伤亡降低三分之二。 《华盛顿观察》周刊(Washington Observer weekly)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