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百万浙商走天下,“无浙不成市”,这一现象被人们誉为“浙江现象”,以至有专家以此为课题加以研究,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更是慕名纷至学习取经。浙江人何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能始终保持“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在涛头立”、傲视同侪的王者风范,解读其发展轨迹,其中彰显和折射出的“五种精神”弥足国人学习借鉴。 其一,闯荡精神。记得若干年前民间就流传一句话,说“全国各地3个上门推销商中,必定有一个是浙江人”。改革开放之初,“跑单帮”似地背着大包走南闯北上门推销,说得难听一点,不啻于“拿热脸合人家的冷屁股”,忍受多少白眼揶揄不说,光说在举目无亲的环境下起早贪黑、赶车问路之苦就非常人难以承受。而浙江人正是藉以这股艰苦创业的闯荡精神,先人一拍完成了原始积累,闯出了天下,闯出了名闻全国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宁波服装城、绍兴轻纺城、永嘉电器城、温州小商品市场等等。在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市场经济一日千里的今天,不少地方国人却依然画地为牢,足不出户,缺少走出“一亩二分地”闯荡世界的吃苦劲头和冒险精神。不客气功地说,保守僵化正是一些国人难以脱贫致富的穷根之一。 其二,创业精神。“浙江精神”内涵丰富,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堪称为核心内涵。杭州的传化集团从一口水缸起家,用16年时间发展成集精细化工、日用化工、高科技农业、和物流商贸四大核心产业的现代企业集团,万向集团以“奋斗十年添个零”为目标实现日创利润每10年增长10倍,宁波的波导集团10年后由现在销售百亿元改为百亿美元……在浙江,如是类似天方夜谈的创业奇迹可谓信手拈来,举不胜举。毋庸讳言,不少地方国人的创业热情、豪情、激情是无法与浙江人比肩的。可以说,在WTO冲击和改革改组改制必然带来下岗失业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势下,对少数至今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国人而言,接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求人不如求已”的价值理念,自觉创业、自主创业,不仅是浙江人先声夺人留下的昭示,更是个人求生存、谋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然取向。 其三,思变精神。以变应变,因势而为,无为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以说是浙江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宝贵经验。无论是雅戈尔、正泰集团历经数次改制改革,国有资本重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不断制度创新,还是小商品市场由“造假”到“打假”,由“无商不奸”到“诚信经营”,无不体现浙江人把握时势、以变应变的核心理念和作为。当浙江人通过“否定之否定”实现“第二次飞跃”,亮出“诚信浙江”名片时,有些地方的“李鬼”们却正在暗中作祟疯狂造假赚昧心钱。相形之下,比起浙江人的应变思维,一些国人则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不少地区国人同样拥有享誉全国的地方品牌,之所以难以将蛋糕做大,甚至呈现日见式微、穷途末路的颓势,经营者对市场变化应变迟钝、应对不力不能不说是重要导因之一。 其四,包容精神。浙江人在“走出去”掏外地人腰包的同时,千方百计将外人“请进来”掏自家人腰包,践行了“三家挣钱五家用”的朴素理念和“取之社会,反哺社会”的金科玉律。他们不仅激活本地民资,还慷慨地全方位对外开放,舍得把有赚头的项目向外地资本开放,把回报丰厚的项目拿出来招商引资,与其说这是气魄和包容,毋宁说这是欲取先予、因小得大的大智若愚。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方国人排外心理严重,他们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视外地人为异类异已。殊不知,世界已进入“地球村”时代,这些人实在应该学学浙江人的包容,摒弃孤芳自赏、唯我独尊的狭隘小气,像对待家人一样,平视、尊重、礼贤外人。 其五,人本精神。浙江人民以劳动为本,干部以务实为本,政府以服务为本,充分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事实证明,浙江的发展源于“发展以富民为先”的理念,源于“富民以创业为先”的内力,源于“创业以环境为先”的举措。可见,全民创业、富民强市须臾离不开以人为本。没有民富哪来市强?没有创业哪来民富?没地环境哪来创业?没有人本哪来环境?因此我认为,无论何地,要想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烈社会氛围,尚仰仗于这些地方的“人民公仆”们的真正人本化行政、人文化建设、人性化服务,一言以蔽之,像浙江官员那样亲民、爱民、为民。 (作者 陈庆贵)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