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国人大多不讲规则,外国人很讲规则。一个例子说有一个中国人为了考验德国人的守规则,分别在两个电话亭上贴了“男”、“女”标志,观察到的是德国人果然按照电话亭上的标志,男女各进各位,就算一边排着长队,另一边的电话亭是空的,但是从来没有人不遵守这一规则。还有一个例子,说的是美国人在邮局前排队,排在队伍前面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一方面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空间。如果窗口服务不止一个,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面都排一个队,而是只排一个队,前面的人依次序到空出来的窗口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先接受服务。看看这两个例子,联想到国人在很多场合无序的推来挤去,不得不佩服外国人真是很讲规则。 为什么外国人大多能遵守规则,而国人大多却不能遵守规则?有人认为这是国民的素质问题,其实也不尽然。反思一下我们的规则,就会发现同一规则我们与外国的出发点却大不相同。比如交通规则,在美国遵守的是“行人优先”的原则,是车让人。在美国只要发生了车撞人的事故,99%的情况下都是驾车者“有过失”;而中国的交通规则遵守的是“车辆优先”的原则,是人让车,行人违犯了交通规则,只有“压死了不偿命”的份。 规则是制定出来供人遵守的规章制度,通过约束人的行动,用来规范社会秩序,保障人们享有充分自由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制定和遵守规则的前提必须是“以人为本”,必须以保障大多数人的自由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如果忽略了“人”这一最基本的要素,这样的规则执行起来不仅仅只是一个素质不高的问题了。 70岁的老太太李兰在6226次列车上,内急时被乘务员堵在厕所外,理由是列车快要进入城区,按制度厕所不能开门,致使老太太落得个粪便满身。 一辆农用车载着一位临盆孕妇向县医院疾驶,就在快要到达时被人拦住,因这条路是“迎宾道”,“影响市容”的车辆一律不准通行。孕妇的家人苦苦哀求直至下跪,几个守路者却“铁面无私”地不为所动,结果导致孕妇在车上生产,婴儿夭折。 上海怀孕三个月的吴某觉着自腹疼被家人送往了附近的卫生院,经诊断需做剖腹手术进一步确诊。但手术急需大量A型的血,卫生院立即和市中心血站取得了联系,由于天黑路远,血站的血迟迟未到。此时吴某脾已破裂,并且鲜血还在向外流出。吴某的弟弟见情况紧急,便提出了要给姐姐献血。但被医院拒绝了。当血站送血员赶到时,吴某已因失血过多而身亡。悲愤欲绝的丈夫将医院告上了法庭,认为医院应对吴某的死负责。但医院认为,医院当时已经是尽全力抢救吴某了。至于输血的问题,根据《献血法》及有关的规定,医疗机构应负责采血用血的安全。在不具有自采自供的条件下,医院不能冒险违规。 这是新近发生在中国的三个普通的关于规则的真实故事,这样的故事其实还很多很多。乘务员遵守制度不开厕所的门、守路者遵守规章不放行、医生遵守法规不能违规用血。错了吗?从维护规则的严肃性来看,不仅没错,好像还值得表扬啊。可想一想老太太的满身粪便、婴儿的夭折和孕妇的身亡,谁说这些人没有错!人的尊严、生命在“规则”面前如此苍白,是规则的“无情”还是人性的“冷漠”? 有这样一个故事,看了多遍仍觉得很感人。这个故事发生在1935年,在纽约市一个法庭上,审理一名偷面包的老妇人。老人嗫嚅着回答法官的审问:“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着肚子的孙子,他们已经几天没吃任何东西了。”但法官仍然宣布:“我必须秉公执法,你可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判决宣布之后,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拉瓜地亚从旁听席上站起来,脱下帽子,往里面放进10美元,然后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现在,请诸位每人另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儿的城市”。最后,每一个人都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 同样是执行和维护规则的权威,在美国那里读到的是让人感动,而在某些国人这儿,读到的只是愤怒。没有规则的约束,这个世界将变得不可想象。我们需要规则,但我们需要的是善良正直的规则,是以人为本的规则;规则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需要很好地执行和遵守,一个人不执行规则,是对大多数人权利的践踏,无视规划、对抗规则,必须受到规则的处罚,甚至付出自由的代价,但是“无情的规则”需要“有情的运作”,我们需要捍卫规则,更需要捍卫“人性”。 (作者 安翔勇)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