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本报军事部本报记者李健 新华社记者刘昕 通讯员李云鹏
他们的标志:密不透风的防毒服 他们的战场:化学恐怖袭击地
他们的训练:天天与毒剂面对面
也许你从来没有考虑过,在你的身边会发生恐怖事件;也许你从来没有注意到,地铁里不知什么时候增加了疏导标志;也许你从来不知道,在新中国军队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随时准备和恐怖事件较量。
一场特殊的演习拉开了序幕。
清晨,地铁站大厅里的时钟指在7时30分,熙熙攘攘的人群上车下车,赶着去上班。
5分钟后,地铁站里突然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苹果香味。稍后,就有旅客晕倒在地。一个,两个……不少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晕倒了。
“嘟——”地铁站里的有毒气体报警装置骤然响起,广播里传来紧急通告:“各位乘客,由于地铁内发现不明气体,请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按照地面和墙壁上指示的紧急逃生路线,迅速疏散!”
危险,不明毒气突袭地铁站!
速度:先遣分队分秒必争
几乎同时,驻守北京郊区的北京军区某防化团战备值班室专线电话铃声响起:“某地铁站内发现毒气,大量乘客中毒,情况危急!命令你部迅速集结,按照反恐行动预案,不惜一切代价实施紧急救援!”
7时40分,一架迷彩直升机载着防化团先遣分队,飞赴市区地铁站。地面防化部队官兵也穿好防毒服,带上防毒面具,登上随时都处于战备状态的专业车辆,向市区疾驰。
直升机上,连长刘舟和5名战士,正在整理装备。
他们头戴灰色防毒面具,身穿防毒衣。防毒衣由特殊橡胶制成,从上衣、裤子到鞋子,连为一体。刘舟一面检查防毒衣各部分的连接处,一面告诫战士们:“一定要把所有粘带粘紧,小心漏入毒气!”
先遣分队的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到达地铁站,查明恐怖分子使用的毒剂种类,为下一步救援行动提供依据。
“直升机已抵达地铁站上空,实施紧急机降!”机舱扩音器里传来驾驶员的声音。全副武装的战士们,背上侦毒器材,沿着抛出的软梯,从天而降,进入毒气现场。
刘舟带领战士们,迅速使用各种侦察毒剂的设备,检测站内毒气。很快,几位战士的侦毒试管显示出特殊颜色。
刘舟拿起步话机:“报告,经先遣小分队初步侦察判定,恐怖袭击使用的毒气种类是沙林,请指示!”“将样品送化验室检测!”
几分钟后,另一支警备部队官兵身穿防毒服,带着担架,赶到地铁站内。他们从地铁站的两个站口同时进入,向外抢运伤员。
较量:1小时内控制毒气
警笛声由远而近,防化部队的后续侦察分队,赶到地铁站。
官兵们立即开始了紧张有序的作业。装备了先进侦毒系统的防化侦察车,能在行进中完成对毒剂的侦察、取样和信息传输等各种任务。
地铁站外,后续侦察分队分为4个侦察组,大家一面进行侦察作业,一面用小红旗标出染毒区域的边界,并检测染毒区域内空气指数变化的情况。在染毒区域边界,官兵们大声向过往群众宣传染毒后个人简易防护和消毒常识。
15分钟后,现场毒剂检测中心的电台里,传来侦察分队指挥员的声音:“我们在站台东侧的果皮箱内,发现了装有沙林毒剂的玻璃瓶,请指示!”
“立即封控毒源,将其迅速转移!”指挥部下达了命令。防化侦察分队立即拿出毒物毒剂收容箱,将毒源物质收集、封控,送到现场毒剂检测中心鉴定。
毒剂检测中心马上对先遣侦察分队采集来的染毒样品进行了化验和分析,基本确定了毒剂种类和染毒程度。
从发现毒气,到确认毒气种类和染毒范围,防化部队用了不到1个小时。
洗消:防化兵的看家本领
随后,指挥部下达了“对地铁站进行彻底洗消”的命令。
洗消就是对人员、服装、车辆、建筑和地面等多种染毒对象进行消毒,减轻化学恐怖袭击带来的危害。消毒工作正在进行,突然,地铁站内又升起了白烟。别急,这是防化部队制造的消毒烟雾。它能对遭受沙林等毒剂污染的缝隙、隔层、角落等大规模洗消不易根治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
下午2时25分。地铁站经彻底清理后,防化侦察兵用便携式毒剂检测仪和空气取样器,对地铁站内的环境进行检测。
国家反恐怖训练基地,解放军某防化团的反化学恐怖袭击演练,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落幕。所有这一切,都是未来反核生化恐怖袭击战斗的预演。
防毒服:一切训练的开始
“起床!”不知谁叫了一声,小王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穿完一般衣服,还要在最外面套上防毒服和防毒面具,带上所有装备。战友们全副武装地在宿舍门口集合,准备开始5公里越野训练。
戴上令人呼吸困难的防毒面具跑步,是防化团每天的晨练,这是一天训练和操课的开始。作为一名优秀的防化兵,小王已经习惯了这样近乎残酷的训练。
根据防化兵训练大纲要求,夏季穿好这套防毒服规定用时是1分30秒。但为了适应反恐战斗的需要,战士们比拼着抢时间,最后部队规定在40秒钟之内穿好防毒服。小王告诉我们,防毒服是防化兵最基本的
装备。训练中,一切科目都必须从穿上防毒服开始。
防毒服由防毒头盔、连体式防毒衣、防毒手套、导气管和滤毒罐组成。穿上这套看似宇航服的“行头”,人的身体就与外界彻底“隔离”了。夏天穿上这身衣服,站着不动,人也像洗桑拿一样。脱掉“行头”,防毒衣里都能向外倒水。
锤炼久了,大家都习惯了。现在,不仅跑步,就是打篮球、排球,大家都戴着防毒面具,穿着防毒服,体力和耐力都长进不少。
毒剂:防化兵必过的关
一位军官跟记者讲述了自己参加新兵训练时的情景。那一夜,部队紧急行动,到“染毒区域”寻找“毒源”。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使用真实毒剂的实战演练,他心里很紧张,穿好防毒服,赶到指定区域。可没过一会儿,他就感到呼吸困难。“防毒服没穿好,毒剂通过缝隙进入了防毒服!”他心想。
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把任务完成好。可不一会儿,他就倒在了训练场上。当战友们把他抬到医院时才发现,原来由于他过度紧张,忘了拿掉滤气罐上的塞子,使防毒服内部与外界空气隔绝,引起窒息。
像这名军官一样,对毒剂的惧怕,是每个防化兵都曾有过的。可防核、防化的专业训练,却是防化兵必须过的一道关。
训练中,官兵们每天都要了解毒剂、熟悉毒剂,甚至在染毒环境里训练。毒剂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杀伤性,稍有不慎,就会受到伤害。
严格、科学的训练,造就了一批防化、防核高手。在这支部队里,许多人不用仪器,凭经验就能检测出毒剂种类和浓度,还能使用简易工具,判明核辐射发出的准确位置。更绝的是:有人能熟练使用微机系统在染毒区域作业,有人能一次识别多种毒剂成分,有人能在瞬间准确判明核辐射强度。
长期以来,防化兵一直有个光荣的称谓:降魔神兵。也正是他们,构筑了我国反核生化恐怖袭击的重要屏障。
遭遇生化恐怖袭击怎么办
担负反核生化恐怖袭击救援任务的某防化团军官刘舟介绍说,恐怖分子使用化学武器进行恐怖袭击,通常采用爆炸、飞机播撒等方式,在地铁站、商场、写字楼等人口密集的区域进行。
当你发现有人出现中毒症状,你也闻到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气味时,就应当有所警惕了。“遭遇化学武器袭击后,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奔跑。从一个人遭遇化学气剂袭击,到人体中毒,还需要一段时间。恐慌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会让人盲目奔跑,引起空气流动加剧,使化学气剂传播速度加快,危险性更大。”“此时,要迅速拿出毛巾和口罩,打湿后掩住嘴和鼻子,不要把身体放得太低,更不要进入低洼地带,因为毒剂气体往往比空气质量重。最后,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口令和指挥,撤离现场。”
他最后说,对于核生化恐怖袭击,国家有关部门已准备了比较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但作为公民,增强防范核生化恐怖袭击的意识,增强在应急事件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却是非常必要的。
历史新闻:
北京军区某防化团是我国一支反核生化恐怖袭击的专业应急作战部队。
1964年10月16日,该部官兵在我国第一次核爆炸实验的第一时间,深入原子弹爆心,测量辐射浓度,采集样品。
1976年8月,该部奔赴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现场,进行消毒。
1994年4月,该部参加销毁东北白城日本侵略者留下的化学毒剂及其相关武器。
2003年9月,该部参加了国家“长城—2003”反恐演习。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