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巨细,有闻必录,不但不必要,也是新闻所做不到的。因而新闻的取舍详略不但大有学问,也格外重要。 比如物价涨落,特别是粮油肉菜之类,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计,远比钻戒名犬的涨落更牵动人心。每当涨价时,荧屏上总会出现两三位衣冠楚楚的男士或女士,笑盈盈地面对记者的话筒:“涨得不多,能承受得了。”从那喜洋洋的神气上看,他们似乎不只情愿“承受”,甚至早就企盼着涨价了。可时过境迁,这些商品价格回落时,往往荧屏上同样会出现笑盈盈的衣冠楚楚的顾客,大赞降价带给他们的实惠。真是闻涨也喜,闻降也喜,消费者何时而忧耶? 笑对涨价不足为怪。如今市场上购物不问价的也时有所见。然而有没有对涨价承受有困难者?有没有虽承受得了,却因不解而心存不服者?不知为何荧屏上出现的只有“笑盈盈”一派。其实记者不妨做个试验,就地摆俩摊,同样货物两种价格,从摊位前的拥挤和冷落上,就不难明白荧屏上是不是民意的全部。 再如爆竹厂大爆炸,矿井瓦斯大爆炸,高楼坍塌,歌舞厅大火,一次成十上百人死伤。这时报道上见到的多是抢险救护的壮举,处理善后的措施,这当然很有必要。但观众最关心、最能反映灾难后果的人员死伤,却难见到。观众惊魂未定,耳边就会响起记者的声音:“当地群众情绪稳定,生产生活秩序照常。”群众有难也稳定,无难更稳定,情绪何时才会波动?事故再大也丝毫不会影响生产生活秩序?这信息告诉观众的是大难无大碍。 轰然巨响,烈焰冲天,天塌地陷,朝夕相处的亲朋好友顿时血肉横飞。当地群众,特别是死难者亲属,捶胸顿足,悲愤交加是正常的,倘心如止水置若罔闻反而不可思议。试想记者如有妻儿在这场灾难中罹难或失踪,情绪和工作会怎样呢?痛定尚需思痛,何况正值剧痛之时。此时让观众正视现实,铭记灾难方为上策。 近日中央决心对教育乱收费加以整治,力度空前之大。于是在某个电视节目中,一个“重灾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正气凛然地在记者话筒前,大摆所辖地区的辉煌“战果”,大谈所采取的得力措施,大表彻底根除的决心。昔日乱收费的责任人,一夜之间成了整治乱收费的英雄。真是当初乱收费也风光,如今整治乱收费也风光,不知这样的官员何时风光不再? 这是记者找错了人。众所周知,凡教育乱收费成灾的地区,那“收费”几乎无一不是经当地教育部门认可、纵容甚至指令的。而且主管部门往往要“分一杯羹”。记者的镜头面对的应是乱收费的受害者——学生、家长。乱收费的手段金额他们一清二楚,乱收费带来的创伤刻骨铭心,当初哭诉无门的遭遇历历在目。可荧屏上偏偏不见他们的身影。 新闻的取舍详略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客观、公正、不掩饰、不渲染,切忌以假代真以偏概全。客观公正地报道物价涨落的反应,可引导消费者正确地对待市场规律,也可使有关部门更好地调整涨落与民生的关系;客观公正报道重大事故,有利于接受惨痛的教训,也可使有关部门更妥善地处理善后事宜;客观公正报道教育乱收费,才能正本清源,不致死灰复燃。而且,只有客观公正,新闻才能取信于民。面对涨价,紧皱眉头者只看到那一张张笑脸而见不到能代表自己的脸,他因此会怀疑这笑脸是不是在记者的“导演”下在“作秀”。举一反三,进一步怀疑其他报道是否也因记者的好恶而经过了“整容”。这恐怕是记者始料未及的。新闻失真要谨防“盲人摸象”式的新闻,即使主观愿望是好的,镜头是真实的,效果也难恭维。 (作者 孙立先)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