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1月15日18:06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重庆1月15日电(记者 杨维汉、李永文)
2003年冬天,发生在重庆开县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特大井喷事故像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使当地的基层党组织面临严峻考验。重大灾难突如其来,如何保障数万名灾民安全有序地渡过难关?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造成的损失?
险情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哨塔;危难之中,基层党组织就是堡垒!在井喷事故中,当地基层党组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危难关头,灾区基层党组织迅速筑起抵御风险的第一道关
2003年12月23日深夜,“12·23”特大井喷事故突然发生,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猛烈喷射30多米高,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向四周弥漫,距离气井较近的重庆市开县4个乡镇6万多灾民需要紧急疏散转移。危急时刻能否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考验着基层党组织。
当井喷消息传到事故发生地的开县高桥镇政府时,还在为年终考核忙碌的镇党委书记王洪开、镇长杨庆友意识到可能发生了重大事故,当即通知所有干部紧急集合,准备抢险!
“井喷有毒气,赶快转移群众”。接到开县县政府打来的紧急电话,镇党委马上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迅速集结的47名干部被分成疏散群众、抢险救助、转移安置、后勤保障4个小组,由党委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分头展开紧急行动。从得知情况到组织人员分头行动只用了不到10分钟。
“矿井出事了,有毒气在扩散,赶快组织群众向四周转移!”火急电话经镇党委、村党支部传遍了高桥镇的村社。矿井四周的所有路口被党员干部封锁,镇上的全部车辆被调动起来转移群众,村干部组织本村群众有序疏散。
夜色黑、路难行、信难通,要疏散转移数万人,难度可想而知!山高坡陡,道路崎岖,运力有限,要想在短时间里让居住分散的数万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谈何容易!空气中硫化氢的臭鸡蛋气味越来越浓,还在随风追赶正在向四周疏散的人群,不少村民出现了头痛胸闷、眼睛流泪、视力模糊的硫化氢中毒症状。
面对紧急情况,高桥镇党委和赶赴现场指挥救助的县委县政府派来的干部,在向附近乡镇求援的同时,立即决定:竭尽全力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挨家挨户“拉网式”搜索,先抢救学生、老人和儿童,再救青壮年,党员干部最后撤离!
在开县县委和高桥镇党委政府的有力指挥下,各级党员干部舍生忘死,数次进出危险区搜救,有些不愿离去的老人被强行背出转移,高桥镇三所中小学的师生也被及时转移到了相对较安全的高地。在这次井喷事故中,全镇共撤离、疏散群众2.6万多人。
由于各基层组织及时组织撤离搜救,开县灾区数万名灾民在最短的时间里得以安全转移疏散。
形成合力,灾区基层党组织联动共同抗击灾难
“12·23”特大井喷事故发生后,灾区附近乡镇以及公安、武警、医院等迅速联动支援,它们用最短时间织就了一张疏而不漏的救援大网,有效支援了灾区抵御灾难。
就在受灾核心区高桥镇数万群众向周边乡镇转移的同时,与高桥镇毗邻的正坝、天和、麻柳等乡镇也行动起来。正坝镇距离高桥镇最近,又是高桥镇至开县县城的重要通道,镇党委书记谭晓均得到消息后,马上带领10多名干部,进入紧邻高桥镇的村社,紧急疏散群众。镇长肖波则带领干部,打开了镇上临街的门市,接待从高桥镇方向撤来的群众,同时组织车辆,运送撤离群众。
天和乡是高桥镇群众转移的另一主要方向。2003年12月24日凌晨,当高桥镇还弥漫着硫化氢气体的时候,天和乡党委书记王斌作出决定:立即组织车辆赶往高桥镇方向接人。32名乡干部和就近的村干部紧急出动,近百辆各种车辆向高桥镇方向驶去。就这样,6万多灾区群众在各级党委“火炬接力”似的大转移中,在众多干部党员的帮助下,一批又一批地到达了安全地带。
与此同时,麻柳乡党委设置了两个安置区、45个安置点;敦好镇政府大院,燃起火堆,架起大锅,烧上了红糖姜开水;开县县城各机关将能够腾出的招待所、礼堂、教室、会议室、办公室、仓库都腾了出来,等待灾区群众的到来。
这边,灾区群众源源不断地向安全地区疏散转移;那边,公安部门、武警部队和医院正组织人员昼夜奋战在最危险的抢险救灾第一线。
开县公安局副政委徐言华带领民警,在硫化氢浓度严重超标、又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冲入重灾区搜救疏散群众。救助中,民警们嗓子累哑了、腰腿累酸了,眼睛也因为硫化氢侵蚀而泪流不止,但无一人退缩。
武警重庆总队党委接到抢险救灾的任务后,立即组成3个梯队开赴事故现场。380名武警重庆总队官兵昼夜奋战在最危险的抢险救灾第一线,搜救、医治受灾群众,搜寻搬运尸体,配合当地政府转移疏散危险区域的群众。数十名官兵因吸入毒气导致胸闷、头昏,他们摇摇脑袋,清醒一下后又投入了战斗。
“全力保住每一位受伤者的眼睛,竭力挽救每一个中毒者的生命。”临危受命的医务人员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投入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开县人民医院院长邱孝明一周没有回家,四天没有睡觉。高桥镇卫生院处于抢救病人的最前沿,事故发生当晚,院长刘从青对全院医护人员说:“这个时候群众最需要医生,我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践行“三个代表”,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在灾难压顶、情势纷乱、人心难安的紧要关头,开县县委在15个灾民救助点、10个医疗救治点、82个搜救小组中建立了107个临时党支部,成为救灾抢险的核心堡垒。
6万多灾民的疏散、搜救、安置、返乡,在短短的8天里全部完成。灾民返乡后,开县县委、灾区各乡镇村党组织马上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户,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当看到有的灾民对环境安全还心存疑虑、恐慌未消时,工作组的同志就跟他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困难,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解决问题。正因为有了工作组充分扎实的说服教育工作作为基础,灾民返乡、死难者赔偿、财产损失赔偿等各项善后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最需要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时候,共产党员如果在紧要关头退缩不前,就是不负责任,就是犯罪!”一直在受灾核心区高桥镇指挥抢险救灾的开县县委书记佘明哲说:“灾害危险对每一级党组织都是考验,开县的各级党组织经受住了这次突发灾难事故的考验。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几年来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为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几年来,开县在55个乡镇、1043个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通过深入学习,为基层党组织在灾难面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基层党组织也确实在越有困难、越有危险的时候,团结了广大群众,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一直在井喷事故抢险救灾一线的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培轩说,在这次事故的抢险救灾善后工作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基层组织表现出了特别能战斗的大无畏精神,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有特别能战斗的基层组织,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完)(来源:新华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