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北京区县两会之热点(五)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1月16日05:51 新京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海淀区改名”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者居多,纪世瀛委员呼吁社会各界理解他的一番苦心引子 海淀区能否改名为“中关村(相关,行情)区”,随着一位政协委员的提议成为了热点话题。有赞成者表示,“中关村”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成为一个区的名称理所当然,且能够更好地带动海淀区的发展。但也有众多反对者认为,海淀区不仅有中关村,还有更多的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著名的旅游资源,改名虽然突出了科技特色,但会湮没其他资源,海淀区要有更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
截至昨天下午6时,新浪网已有855条网友相关评论,反对声音居多。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海淀区的部分学者和位于中关村的企业界人士,大家对改名一事纷纷发表了看法。
专访纪世瀛
海淀与中关村一体更利于发展纪世瀛称20年前就提过类似建议,海淀区最终将发展为科技特区
“大家对改名表示反对在我的意料之中,不过我想要说明这个改变是海淀区发展的关键,改名的实质并不是区变‘村’,而是‘村’变区。”昨天下午,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世纪英才高级研修学院院长纪世瀛笑着和记者说,早在20年前,他就有过类似提法。
20年前就提出“中关村科技特区”
纪世瀛是1980年第一批下海到中关村办民营企业的,他自称自己是“老村民”。谈到20多年前的一些事情,他对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1983年,他和几个当年下海到中关村搞民营企业的朋友一起提议:把海淀区变成一个科技特区,名字叫“中关村科技特区”。
纪世瀛介绍,1984年4月20日,他起草了《关于把海淀区建成科技特区———新技术扩散区的建议》,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当年4月26日海淀区政府召开了科技工作大会,此后海淀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开始启航。
建议设立“中关村战略区”
1999年年初召开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上,他又建议要下决心建立中关村知识经济战略区,引起轰动。
纪世瀛非常清楚地记得他在发言中提到7点建议,其中第3点是独立区划建制,全区一元化领导。中关村战略区应当是单独的区划建制,这个区应当实施特别政策,在融资、投资、基本建设、服务支撑系统、发展软硬件环境,甚至税收、外贸政策方面得到特别待遇,建立全部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办公制度,联网服务制度,全区突出一个战略重点、为一个中心服务的体系,把所有其他问题都调整到辅助地位。
大胆假设中关村特别区划
2002年,纪世瀛在政协会议上又提出中关村管理体制再创新的问题。“我认为应当实现政府、管理、服务一体化,应对中关村园区管委会与海淀区的关系进行调整,克服多层次两张皮的管理现状。”
纪世瀛说,这个敏感的发言直接向时任北京市长的刘淇同志提出的。“当时我大胆地做了一个假想:把海淀区改为中关村园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特别区划,在中关村园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负责园区管理与服务,实现一元化领导,昌平、丰台、电子城、亦庄作为中关村园区概念范围内的卫星园归当地政府按园区企业政策进行管理,实现政、管、服一体化。”
中关村是巨大的无形资产
纪世瀛提出了改名的几个理由,一方面,中关村园区管委会的现有职能是调研、策划、协调、督办、服务,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已不相适应。国内外科技园区的管理都有一个共同教训,独立于区域政府以外的特别管理机构,大多在管理中出现矛盾,会消弱地区政府的积极性,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中关村比海淀的名声大,是个巨大的无形资产,把海淀区与中关村园区融为一体有利于海淀区的发展。“海淀区发展的现状表明,海淀区的最终发展结果必定是以科技产业为主体的科技特区的模式,包括北部地区在内,在‘两极变一极’的方针指导下也都将变成科技企业的发展基地和环境保障后盾,海淀区整个的发展规划与中关村园区的宗旨已经完全融合。”纪世瀛激动地对记者说,他希望社会各界理解他的一番苦心。
专家观点
“海淀”负载着300多年的历史民俗学家认为将海淀区改名为“中关村区”不合适
本报讯就海淀区改名的建议,记者昨天采访了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宝章先生。对海淀人文历史非常了解的张宝章认为,“海淀”这一名称已至少具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此改法不太合适。
张宝章先生说,“海淀”不是随随便便叫出来的,这个名字的背后,是3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海淀以拥有众多的园林出名。明代就有勺园、清华园建在海淀。清代更是不得了,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大型皇家园林群都建在海淀及其周边,与它们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更是说也说不完。
张宝章介绍,从康熙开始,清代的皇帝每年春季至秋季一般都居住在西郊园林,使海淀成为紫禁城外另一个政治活动中心。大臣们也都在海淀建宅居住,几乎所有的达官显贵都在此有别墅和宅院。
民国期间海淀走向没落,但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建立后,又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许多文化名人当时也都居住于此,如在燕京大学教书的斯诺等。
今天的海淀区,则是街市兴隆,人烟稠密,高楼林立。这里有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大、清华,有聚集了中国科学院等重要研究部门的科学城(相关,行情),还有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数一数二的高智力密集区。
张宝章说,“海淀”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名,数百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这样一个地名不能说改就改。中关村现在风头很劲,也很驰名,但用得也很乱,没有个确定的范围。张宝章还说,我们不能抹杀历史,一个沿用几百年的地名就这么改了,有些东西可能就永远失去了。
反对意见
改名会湮没其他资源
海淀区政协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海淀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园林资源,而中关村主要是科技园区,改名后会突出科技特色,但显然湮没了其他资源。
科技不是海淀全部
海淀区规划委员会地名办的门先生:海淀区有闻名世界的北大、清华等几十所高等学府,有著名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皇家园林资源,中关村仅仅是一个科技园区,无法代表海淀的全部,改名只会让大家觉得海淀区就是一个科技区。
和世界接轨不必改名
新浪网友:把海淀改成中关村区的提法很可笑。中关村只代表了科技进步先进的一面,和颐和园、圆明园古朴沧桑的传统历史文化相比,显得还很年轻。就因为这样,难道我们要把海淀改为颐和园区或者是圆明园区吗?难道颐和园、圆明园在世界上名气不比中关村大?要和世界接轨,也没有必要改什么名字啊。科技的东西、文化的东西和世界比,人家倒是对咱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