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必定委员:强壮“软肋”求突破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1月16日07:41 安徽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长三角年”,这是一些经济学家眼中的2003。“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因此与长三角联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孤立的城市无法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安徽人的共识。
2003年省委七届四次会议提出,以合肥、芜马铜“金三角”为突破口,培育与长三角对接点;同年9月,我省党政团及经贸代表团赴江苏和上海,进行多方位的经贸洽谈……融入长三角,安徽步履匆匆,但,走得并不远。
“我省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还面临着一道道槛。”作为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省社联副主席程必定委员的目光里,闪烁出几丝忧郁。他分析说,巨大的经济落差是客观存在的矛盾。2002年,我省人均GDP为678美元,长三角地区为3100美元,我省仅相当于长三角地区1990年的水平。此外,目前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而我省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也是阻挡我省与长三角“亲密接触”的一道槛。
面对客观存在的困难,也许我们可以稍稍坦然,但我省在思想观念、市场机制、对外开放等方面与长三角地区存在的差距,则让一些致力于经济建设的有识之士夜不能寐。“因为那才是阻碍我们拥抱长三角的‘软肋’。”省教院博导丁放委员说,安徽人有很浓的“乡土情结”,总有人认为具有安徽烙印的东西,“走出去”就不再属于安徽。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新,就会导致体制不顺,政策不透明。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一种拒绝和排斥,近年来招商引资领域传出来的“宰客”行为、“一锤子”买卖,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人才的大量流失,也是体制不顺惹的祸。
“阻挡我们与长三角‘佳期共渡’的那道银河,何时变得清且浅?”这是政协委员们的心声,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