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人大代表郭建国:排忧解难拓新路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1月16日07:43 安徽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蚌埠市是我省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工业基地,西市区又是该市国有、民营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重心区域。谈到再就业工作,来自该市的省人大代表郭建国一脸凝重。
全省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虽均控制在4.5%以下,但不断有大批人员加入失业队伍。以蚌埠市为例,全市有6万多人亟盼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就业压力沉重。“去年蚌埠市在市体育场举行了三次下岗失业人员大型招聘会,每次都是人山人海,不少下岗群众天不亮就等在场外排队。”郭建国感慨地说。他同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对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并付出了大量心血。党中央、国务院1998年提出下岗再就业人员全部进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到2002年底,由生活保障开始转为就业保障。政府加强培训、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接连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安徽全省陆续解决了30万人就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谈到当前再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郭建国说,一是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受益面不宽,如蚌埠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只有200多人享受政策贷到了小额贷款,远远小于实际存在的人数。有关部门应加大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服务体系,简化相关手续,让下岗失业人员把各项优惠政策用好、用足。其二,通过经济发展拉动岗位增加,是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政府最现实的手段是通过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更多工作岗位。三是下岗失业人员动态管理体系虽然已初步建立,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就业状况,政府要做到眼明心亮,再就业工作资金扶持力度也应该有所加大。
最困难的就业群体是“4050”人员,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缺乏工作技能。郭建国介绍,蚌埠市西市区的经验是,政府牵头在各部门、社区设立公益性岗位,专门提供给弱势就业群体。蚌埠2003年通过设立计生、民政协管员,保安、保洁、保绿人员,为大龄体弱再就业人员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本报记者吴晓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