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兽医学家毕英佐指出:大可不必谈禽色变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2月04日15:2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著名兽医学家毕英佐指出:人类熟知禽流感的病因,已研制出非常有效的疫苗
文/本报记者 谢孝国 图/本报记者 陈秋明
交谈人物:·毕英佐·
我国知名的兽医学家。1982年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95年起任该校动物科学系主任(后改为院),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博士点首席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学会禽病分会副理事长,广东家禽学会副理事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大奖,对禽流感等病症多有研究。
交谈动机
近日,本报报料热线不断接到市民来电询问:看到鸡或碰上鸡会不会得禽流感?禽流感会不会是鸡瘟?鸡蛋也能传染?有的甚至提出禽流感是不是比非典更可怕?现实中,一些人“谈鸡色变”、“见禽心惊”,为此,记者带着读者疑问,专访了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毕英佐教授。
记者(以下简称“记”):禽流感的症状怎样?家禽是不是唯一的传染源?
毕英佐(以下简称“毕”):禽流感是指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家禽和野禽身上,引起从呼吸系统疾病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按病原的毒力,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由于禽流感病毒极易发生抗原变异和毒力变异,流感病毒可在不同的宿主上寄存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变异种,因此凡是带毒动物和鸟类都可能是传播源。应当指出,除感染流感的病禽外,对禽流感病毒有耐受的某些水禽和野鸟等也是重要的传播来源。但应注意的是: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类产品、副产品和场地、用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
禽流感既可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媒介间接传播,通常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较多。蛋传播的证据很少,但有实验证明人工感染鸡的蛋中存在禽流感病毒。因此患禽流感的鸡下的蛋不能用作孵化,也不宜食用。图:毕英佐。
病因已为人类掌握
记:禽流感与非典的发生都与动物有关,是不是说它们有着相似的病源传播?
毕:禽流感自1878年就首次出现在意大利,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了,过去被称之为欧洲鸡瘟。1979年前,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发生过高致病力的禽流感,但未有感染人的报道。
近年来,荷兰、越南、泰国、印尼、柬埔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时,有怀疑或证实人感染了H5N1病毒致死的报道,说明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也就是说人与禽得此病后都可能致死。而非典产生于去年,虽研究证明与果子狸、老鼠等携带的冠状病毒相似,但这种病毒却未致果子狸、老鼠等死亡,因此非典只能称之为动物来源的一种疾病,而不是人畜共患病。
记:禽流感是不是比非典更可怕?
毕:现在有人“谈鸡色变”,确有炒作的原因。其实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禽流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其防治方法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详细的研究。非典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而人类至今尚未完全了解其来源,对其预防和治疗没有更直接有效的方法和药品。而我们对禽流感的病因了解较多,禽流感只不过是流感中的一种,现在已研制出非常有效的疫苗预防禽流感。
总之禽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禽流感可防可控可治
记:现在人们在街上“见鸡色变”,甚至有媒体称最好不要接触任何禽类,你如何看待这种心态?人与人之间会传染禽流感吗?
毕:人的受体与家禽不同,存在种间差异和屏障,因此不是什么病都会引起人禽共同感染,只有某些人群或某个个体、身体状况在特定时期变得易受感染时,才有可能。在国外禽流感传染人致死的病例远少于其他传染病的病例,因此禽流感传染人的几率是很低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禽流感。同时,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人与人可相互传染。
记:非典主要发生在城市的人群,而禽流感主要是发生在农村家禽场。禽流感的防治会有哪些不同的措施?
毕:目前我国大陆还没有人感染禽流感,相对防治非典而言,防止禽流感传染更容易一些,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对100%的家禽进行免疫接种,可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其次,在禽类交易市场要健全监督、检疫体系,一旦发生疫情,坚决执行扑杀、封锁、消毒和强制免疫等措施。最后,广东人要改变吃生的习惯,因为流感病毒耐冷不耐热,十分脆弱,在摄氏65-70度的条件下,几分钟内便死亡。
目前中国大陆防治禽流感也有其难处:主要是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养殖业已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中国的养殖户小而分散,增加了防疫的难度。
禽流感与鸡瘟有本质区别
记:这次禽流感主要与鸡禽有关,这与我国农村偶而发生的鸡瘟是一回事吗?
毕:鸡瘟在我国农村鸡禽中发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其与禽流感的表面症状和病变非常相似,但在病因上却有本质区别。鸡瘟最早发生在英国的“新城”,因此学名称为“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而禽流感则是由正粘病毒引起的,这是两种不同种类的病毒。最根本的区别是,鸡瘟虽也传染水禽,但一般不会致其死亡,而且鸡瘟也不会感染人。但这次发生在东南亚和我国部分地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会感染水禽等,也会传染给人,并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病例。
广东并非疫情多发地区
记:有人说,南中国是新型流感的发源地,你是怎么认为的?
毕:这是国际学术界的一种理论推断。我国华南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水域广阔,气候温暖、潮湿,水禽养殖量大,处于候鸟迁徙路线上,人、猪、家禽和水禽之间接触非常紧密(比如禽粪喂猪、猪粪喂鱼的生产生态模式)。另外,南方人喜吃活禽、活鱼,加之高密度、多品种活禽市场的生活模式,都决定了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可通过粪便、水系、饲料、活禽市场、用具、饲养管理过程、候鸟迁徙等环节在家禽、水禽、野鸟、猪和人之间保存、传播和演化,候鸟迁徙又可将流感病毒带出和带入该地区,增加了爆发流感的危险性。
记:是不是说,广东是禽流感的多发地区?
毕:并非如此,近期中国大陆内出现的确诊和疑似禽流感,并非都发生在珠江流域。只要注重公共卫生和防治,就会减少禽流感的发生。
有哪些常见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据新华社电)
潜伏期最长21天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病禽与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数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有否应激条件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据新华社电)
:禽流感流行历史
1878年意大利鸡群暴发的一种严重疾病,当时称为鸡瘟,现已知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致。此后到20世纪30年代,禽流感在意大利一直流行。德国于1890年首次报道了禽流感。
文献记载表明,上个世纪的20-30年代,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欧洲如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在东亚中国、日本,在美洲如美国、巴西、阿根廷等都有流行。如美国在1924—1925年发生了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疫情遍及到美国的东海岸9个州,1929年再次暴发。此后禽流感在非洲、亚洲、东欧时有发生和流行。1952年,从商品家鸭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
1955年弄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到1959年,英国学者鉴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H5亚型。随后世界各地不同亚型的毒株被分离出。
1961年首次从野禽体内分离到H5N3禽流感病毒,之后发现有低致病性禽流感在北美和欧洲发生和流行。
上个世纪的70年代的疫病研究表明:野生鸟群是A型流感病毒的巨大储库。从野鸟特别是从水禽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的几率远远超过其他禽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