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收入阶层占人口多数,他们是消费的主体■供图/Imagechina
|
五大城市居民收入排行 广州人钱最多上海人其次
北京六成居民收入低于平均线
陆纯
市统计局城调队调查显示,200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6元
北京经济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82.6元,增长11.4%,其中,低收入户的收入也在去年增长了7.6%。
尽管如此,令人关注的是北京高、低收入户之间的差距在2003年继续拉大。在城调队的千户调查网中,有近六成的居民收入低于全市平均线,高、低收入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比上年又拉大了近2600元。
■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收入不平衡的情况在北京仍然比较突出,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城调队报告显示,从家庭整体收入的收入分组情况看,中低收入组收入仍然偏低,千户家庭调查网中,有近六成的居民收入低于全市平均线。
在这个调查网中,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174.2元,比上年增长7.6%;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29009.5元,增长11.6%,增幅比低收入户高4个百分点。高低收入组之间的差额由上年的20245.9元,扩大至目前的22835.3元。二者收入之比由上年4.53:1扩至4.70:1,收入差距扩大0.17倍。
北京市政府十分重视低收入户的收入问题,并因此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2003年,转移性收入是低收入户收入增加的最主要来源,其中人均离退休金收入增长9.2%,人均赡养和赠送收入增长43.8%,人均社会救济收入增长2.1倍,这些增长都得益于政策拉动。
专家建议,中低收入组在住房、教育、医疗保健等提高和保障型消费方面也明显低于高收入组。中低收入阶层占人口多数,是消费主体,适度增加这部分人的收入,无疑对扩大消费,拉动需求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五大城市中排第三
200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这一收入水平让北京在京、津、沪、渝、穗五城市中排第三位。居首位的仍然是广州市,为15002.5元,上海居第二位,14867.5元;天津第四,10313元;重庆市排在第五位,为8093.7元。
从收入增幅看,北京增长11.4%,排第四。广州增长12.3%,居首位;上海增长12.2%,排第二;重庆市增长11.8%,排第三;天津市增长10.5%,排第五。
城调队的报告显示,北京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部分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职工工资增加,为居民家庭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二是年底市政府适度调整、增加并补发了机关行政事业
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及生活补贴补助;三是“非典”突发后,北京市政府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工资足额发放,同时对一些受影响较重的行业、部门职工,包括“非典”一线职工发放补贴、补助,相应提高了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减缓了“非典”给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消费构成发生变化
“非典”疫情让2003年的北京居民消费出现较大波动,去年,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23.8元,比上年增长8.2%,增幅下降7.1个百分点。
从消费构成看,居民的食品、医疗、居住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增速放慢,比重下降。汽车、通讯、化妆用品及大件耐用消费品支出较快增长,带动了整体需求回升。
北京人消费质量不断提高还表现为:恩格尔系数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药品支出下降,保健品支出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旅游消费支出2693元,比上年增长23倍,旅游人次比上年增长近六成;文化教育支出呈恢复性增长等。
此外,收入的增长和积累还让北京居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人们的消费意向开始向提高型和保障型消费转移,消费支出逐步向非消费性支出分流。2003年居民人均非消费性支出2639元,比上年增长34.4%,增幅同比上升22.5个百分点。非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为19.2,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
北京居民的非消费支出项目包括:购、建房支出、人均转移性支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购买人身意外险、疾病险等非储蓄性保险等。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