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关凤祥)“长”在沈阳城区内长达40年的最大“毒瘤”———6000余吨有毒铬渣,昨日开始切除。 据悉,由沈阳市环保局组织的这次“手术”将在2月底完成。 成因 化工厂卖地留隐患 沈阳天缘石油化工总厂(原沈阳石油化工二厂)于2002年10月,在未采取无害化处置的情况下,将其位于大东区望花南街44号存放6000余吨铬渣库的生产场地转让给辽宁鸿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用于住宅开发。 由于多种原因,这6000余吨有毒铬渣一直没有得到安全处置,最终使其成为留存于沈阳城区内的最大“毒瘤”。有毒铬渣一直被简单封存在原沈阳石油化工二厂院内一个1963年建成的仓库内。 状况 仓库墙壁已被腐蚀 记者在清运处置现场看到,该仓库紧靠公路,是一个长65米左右,宽不足10米,高3米多的平房。仓库已经完全被封死,没有门窗。因为土地开发,仓库周围已成空地。 该仓库局部为水泥地面,外面用油毡纸等保封。因长时间无人管理,仓库墙壁已被渗透出的铬液严重腐蚀。 危害 对动植物有致死作用 去年年底,在沈阳市环保局就已经该“毒瘤”列为沈阳市十大环境污染事件之一。 经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存放“毒瘤”的铬废渣仓库周围土壤铬含量超标2100倍。 据环保人士介绍,铬渣对人体的消化道和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呼吸道造成损坏,有致癌作用。铬的蓄积对动物和植物均有致死作用,含铬废水还会影响植物生长。 处理 封闭填埋结合水处理 据介绍,这次“手术”将花费大约600万元,分别由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与沈阳市天缘石油化工总厂等承担。 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封闭填埋结合水处理”的方式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理,即在填埋坑指定区域双复合衬层系统的基础上,另铺设1.5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衬板,周围采用优质粘土堆设围堰,以防铬渣扬散。 铬渣堆存区内采用振动式路机进行碾压后,上盖1.5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衬板焊接封闭,再用粘土进行覆盖。 含铬渗析液将由高密度聚乙烯管道进行收集,直接进入水处理站的处理池,经过还原、絮凝、沉淀、过滤等过程达标后供场区回用。 准备 作业现场被隔离 为了保证此次“割除毒瘤手术”成功,环保部门在手术实施前已先对铬渣堆存现场进行了放射性检测和实地勘察,并在作业范围内设立了围挡、隔离区和危险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在挖掘、清运和安全处置过程中,环保部门也做好了防雨雪和防风等措施,并成立应急事故处理组,处理突发事故。 有些市民担心铬渣会在送往处理地点时散落并造成环境污染。 据了解,环保部门已指派了专人押运运输车辆并且所有挖掘、清理和运输工作均在白天进行。运输车辆都将严格按照安全车速、车距和行驶路线进行运输,车辆采取防扬散措施,以保证安全。 现场 大型挖掘机主刀 昨日,记者刚一进入现场就看到,五辆大卡车已经原地待命,一辆挖掘机正在“毒瘤”旁准备实施“割除手术”。参加“手术”的环保工作人员都身着防护服装,面戴防毒面具。 上午9时45分,随着沈阳市环保局副局长一声令下,挖掘机轰鸣着开始了“割除”沈阳市城区内最大“毒瘤”的工作。 环保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员不停地在挖掘机和大卡车前打着手势,对整个挖掘、清运和安全处置过程进行指导。 在现场,一台“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正在紧张地收集空气样本,随时监控大气是否会因铬渣外露而被污染。 护理 填埋地将被绿地覆盖 据悉,沈阳市环保部门计划每天运送400至500吨铬渣,大约在2月底前能将毒瘤“彻底”割除。 为了确保“毒瘤”摘除后不造成二次污染,环保部门将在转移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原含铬废渣堆放场地将由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监测,在确保消除污染隐患后,“毒瘤”最终将被1.2万平方米的绿地所覆盖。 相关稿件见2版 沈阳还剩一座铬渣山 沈阳还剩一座铬渣山 晨报讯(记者 关凤祥)沈阳只剩下一座在原新城子化工厂沉睡近半个世纪的30万吨铬渣山了,并且也是沈阳市仅存的大规模贮存危险废物的地点。 昨日,沈阳市环保局固体废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徐云川透露,在大东区望花南街附近的6000余吨含铬废渣安全清运处置后,沈阳市城区内就不存在大规模的危险废物贮存地了。 据悉,困扰沈阳市多年的铬渣山的无公害处理技术,近期通过了专家论证,原沈阳市新城子化工厂现存的废铬渣将有望得到安全处置。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