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声
本报北京2月8日电
2月7日至8日,2004北京劳动力市场春季人力资源招聘大会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以“北京今年首场大型招聘会、800多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1.5万多个”为卖点,本次招聘会赚足了人气,第一天就有5万人进场求职。然而,在现场记者发现,不少大学生对这场壮观的招聘会表示不满。
进门难:“黄牛票”得宠
7日上午10时,国际展览中心内外,放眼望去全是人,大门外许多求职者排起买票长队。连展览中心门外的自行车道上,都站满了准备参会的求职者。
“售票点太少,买票的人又多,要等好久!这么冷的天,我不想排队,只好花15元买了‘黄牛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专业的吕潇潇告诉记者,她的同学也是买“黄牛票”进场的。
据了解,本次招聘会门票为10元,被票贩子倒卖后上涨为15至20元。明知是“黄牛票”,不少求职者也只能掏钱包,谁愿意大冷天排长队呢!
应聘指南:一头雾水
好不容易买到票,北京工商大学广告专业的龙海霞拿起随票赠送的“应聘指南”又发起愁来。几十页的“应聘指南”,让她一头雾水。
“应聘指南怎么不按行业分类呢?800多家企业、1.5万多个岗位的信息乱糟糟堆在一起,我们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信息,得从头看到尾、逐字逐句去挑,实在太麻烦了!”
“信息里没注明是否需要工作经历,应届毕业生人家要吗?”北京理工大学一位女生一脸茫然地问记者。上午10时30分,国际展览中心的广场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记者粗略估计不少于1000人,大家在寒风中都在做同一件事———翻查“应聘指南”。
走进会场:大海捞针
上午11时,记者走进了国展2号馆。一进门,拥挤的人流就把记者挤得踉踉跄跄,每向前走一步都难。会务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次招聘会的特色就是“大综合”,国展的2、3、4、5馆里什么行业的单位都有,同一行业的单位没有相对集中布展。
“会场这么挤,怎么找工作啊!这些企业分布没有规律,我得一家一家看,像大海捞针一样太辛苦了!”北京海淀走读大学英语专业的姬君有气无力地告诉记者,她挤了两个小时,简历却很难投出去。
北京一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诉苦:“人太多了,大家都挤得大汗淋漓,前面的人没说几句话,后面的人又挤过来,推推搡搡的,根本没办法多说几句,实在影响交流效果。”
好不容易挤出2号馆,姬君准备再去4号馆看看,没有想到因为没有票,门口的保安不让她进去。“我进2号馆时,门票被收走,进4号馆他们就不承认了,真是太欺负人了!难道进每个馆都要买一张门票?招聘会管理怎么这么混乱啊!”一气之下,姬君扭头离开这个混乱的招聘会。
呼唤服务更加“人性化”
采访中,记者发现求职者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2月份,进入了求职的高峰期,参加此次招聘会的一些同学建议:作为招聘会的主办者,能不能多为求职者想一想,把服务工作做得更“人性化”些,比如:多设立一些售票窗口,在网上、高校内提前售票;应聘指南除了标明单位名称、工作岗位外,最好按行业分门别类,并简要注明“应聘条件”;会场布置应科学有序,将同一行业的企业划分在同一区域等。这样既减少求职者在馆内逗留的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拥挤,也让用人单位有更多时间与求职者进行面谈。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