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地方两会观察:新发展观灌注到各地方政府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2月10日16:43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河南报业网讯:各地两会从会议的组织到提案、议案的内容,都更加重视细节,贯穿这些细节的,是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风气和新发展观
迄今为止,全国多数省市都已召开过了今年的两会。通观各地两会,可以发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从会议的组织到提案、议案的内容,都更加重视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所倡导的求真务实、以人为本风气,正在演化为地方的自觉,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新发展观,也通过一个个细节灌注到地方政府的神经里,汇成温和渐进的新一轮变革浪潮。
高层示范起了带动作用
今年上海的两会在春节前就召开了,比往年大为提前,有关方面解释说,这是特意安排的,为了有利于全年工作更好地开局。
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在两会期间表示:今年上海不提新口号,所有工作的重点就是结合上海实际,求真务实地贯彻好、落实好中共十六大和中央一系列重要精神与部署。有人说,这是“没有口号的口号”。
警车开道,是各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两会期间享受的特权。但今年安徽、陕西等省都订出新规:取消以往的警车开道形式,只用警车引路,不拉警笛,不闪警灯,不闯红灯,并且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最大限度做到不扰民。
除了取消警车开道外,安徽省人大在本次会议期间还安排了另外六项改进措施:一是压缩会期,会期从去年的9天减少至4天半,大会审议的各项工作报告都将提前发给代表;二是减少列席人数,并严格列席人员请假制度;三是组织代表在会前集中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提高审议质量;四是大会宣传报道、会议简报突出代表审议意见,反映基层代表声音;五是代表议案和建议采用微机处理;六是按照勤俭办会、做好服务的要求,不搞宴请,不互赠礼品。
许多地方两会都会有多达数百人的列席会议的有关部门领导,会务组往往都要为每位列席人员安排住宿,但许多列席人员并不住宿,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一些地方开始改革列席人员的参会方式,除确有需要的一般不再安排住宿。同时,一些地方两会还对参会的工作人员进行大幅裁减。在西安市,仅此两项就有望节省开支10多万。
透明度的增加,也是今年地方两会的一个变化。河北、重庆等地都首次设立专门的两会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些地方两会还主动邀请社会普通人士列席听会,以增加透明度。
国家行政学院的杜钢建教授认为,地方两会的这些创新举措,与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转变会风和作风、实施求真务实的亲民路线一脉相承,这样的上行下效,证明了高层示范的带动作用。
民生问题成焦点
三农、就业、社保,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排在前三位的优先课题,反映了新领导人的民本主张。
对于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200亿元的上海来说,1700万常住人口的就业与社会保障也是这个城市面临的两大挑战。这也成为1月15日闭幕的上海市两会关注的两大热点。
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就市民热切关注的劳动就业问题,举行市民代表参加的监督听证会,征询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密切关系民生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等问题,仍是代表们议论的焦点。
在新年伊始,上海市政府即启动了两会期间制定的为民办实事“一号工程”:12个“万人就业”项目,为年龄偏大、就业竞争能力较弱的困难群体送上就业岗位,其中已有1.2万余人获得了交通协管和卫生消毒保洁等新岗位。为推动这12个项目的落实,市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以求真正达到安排一个困难群众就业,帮助一个家庭摆脱困境的实效。
“内蒙古80%的农牧区人口的生计问题不解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普遍心声。他们说:要把扎实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试金石,努力做到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在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提出,政协要更多地关注民生,“不要看广州现在很富裕,你看,很多菜市场快收市的时候,有人就去捡菜头,那些就是广州的困难户。不能让平均数掩盖了这些困难户。脑袋里要留一块给这些困难的老百姓,这样做工作,才能全面一些。”
天空蓝不蓝、城市脏不脏、暖气热不热……其实老百姓对生活的要求就是这样简单而具体。在河北省的两会上,市民们关心的问题成了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一位代表提出:群众没有小事。不能因所谓抓“大事”,而忽视群众的“小事”。对老百姓来讲,这些所谓小事,是天大的事。帮别人解决了一件小事,可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史卫民研究员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工作的一条主线。《人民政协报》总编邬旦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地方两会议题离老百姓更近了。
加强监督力量
在国外,议会对于政府最重要的监控手段之一,就是严格财政审计和划拨。审计政府的财政预决算,本是每年中国人大会议的重头戏。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审计多年来流于形式,缺乏实质,以至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开支上近乎“为所欲为”。
但在今年一些地方人大会上,越来越多的代表提出了“要让纳税人的每一个‘铜板’都花到实处”的口号。在广东省,代表们盯紧财政税收的意识、管好纳税人“钱袋子”的要求显得越来越强烈。代表廖小莹是去年提出预算修正草案的“第一人”,她在会前就对媒体表示,今年肯定会审得更仔细。老代表王泽华则在会上向省领导提交过一份“代表直通车”议案,主题便是管好“钱袋子”,把纳税人的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新华社报道,以前,人大对政府的预决算多为程序性审查,这几年,逐步实现了向实质性审查和监督的转变,“卡”掉政府的一些不合理预算支出、提出预算修正案的新闻也陆续出现。
在贵州省两会上,公车浪费问题再次引起代表们的强烈关注。有多位代表指出,公车消费已占单位行政经费的一半以上,仅仅这个数字,就足够说明公车已成了财政的沉重包袱。代表们并提出了种种改革公务用车的方案。
广东的代表、委员对各地建超豪华办公楼、超豪华装修等大手大脚的现象进行了痛陈。他们说,农村义务教育、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事业等等,都源自财政,压缩公款消费、公车消费和不必要的建设开支,是财政“节流”的主要方法。而人大正是通过对计划预算的严格审批来把住政府的“命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