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军某基地从强化完成任务能力的责任意识入手,着眼未来战场需求抓保障能力的建设,实现了装备保障能力从近岸到海上的跨越:新型作战舰艇海上航行全过程伴随保障,雷弹由单一到多型全系列、全过程保障,车辆装备由简单保养到大修不出岛。 打造保障新平台 这个基地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领导和机关各业务处人员上高山,下海岛,上舰艇,跑工厂,在经过一个多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集中财力物力,对所属保障分队实行“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小步快跑、早成规模”的整体建设规划,将经费统筹集中投入到整治基层设备库房、车间、检修仪器和营区配套建设上,打造新型保障平台。 为此,他们高标准地改造了工作车间,购置了各种仪器设备,使军械技术保障大队能同时为多型号导弹进行保障,舰船器材仓库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十多倍,汽车修理实现了基地车辆大修不出岛的目标。他们还在所属部队相对集中的机关营院建起了科技装备图书室,为基层官兵进行装备保障和技术革新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装备部机关还开通了工程技术信息网站,基层装备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军事网站了解掌握武器装备、科技信息动态。 通过对保障分队的规划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舰艇装备综合保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力求整体突破 前两年,这个基地在总结基层建设情况时,一个现象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在众多基层单位中,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的典型,竟是一个只有10多名官兵的后勤分队,而没有一个应急机动作战分队榜上有名。基地党委“一班人”意识到,装备机动修理队和军械技术保障大队是装备保障的“拳头”,只有把他们建设成为一流的部队,装备综合保障能力才能整体提高。 于是,该基地党委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针对两个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靠上去抓班子、抓骨干、抓管理,带领官兵出色地完成战备、试验等各项保障任务,在年终综合考核评比中,这两个单位以优异的成绩跨入了基地“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行列。他们注重发挥这两个典型的作用,引导和带动所属分队立足完成保障任务争先创优,以任务带训练、促管理,提升了对一线战斗部队的装备保障能力。近年来,该基地以重大演练、试验装备保障任务为牵引,多次组织特装、船机电、军械保障分队进行演练,磨砺和检验部队的装备保障能力,使所保障的舰艇在航率连续几年走在前列。 发挥人才潜能 保障力要上台阶,人才队伍是根本。为此,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组织官兵学习科技知识,分期分批选拔优秀技术骨干外出学习,利用新装备接装派人到工厂跟班作业,结合新装备试验进行高科技理论授课,举办装备保障勤务集训班,委托院校代培研究生等,先后举办了各种培训班100多期,培训装备维修、管理骨干3000多人次。目前,70%的机关处以上领导达到研究生学历,80%以上的装备技术干部达到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干部专业对口率超过90%,做到人尽其才。 与此同时,基地每年还拿出20万元资金建立“科技干部奖励基金”,鼓励技术干部立足本职岗位,致力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管理能力和排除故障能力,先后有多名专业技术干部因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和提前晋级,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装备保障人才脱颖而出。这些人才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去年就有12项技术革新成果在部队推广使用,形成了保障力。(陈辉煌叶龙斌)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