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两会特别报道:小康河南(组图)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2月11日08:38 中原新闻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2004年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的重要一年。李成玉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建设小康河南、实现中原崛起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中的重点。昨日下午,参加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全体人大代表和参加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分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等三个报告进行了讨论。
如何更好地实现“小康河南”的目标?代表委员们心声如何?带着这两个问题,昨日,记者对部分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进行了采访。 生活质量的提高,让更多的河南人开始小康生活(资料图片)范新亚图
代表访谈
省人大代表赵武安
“小康新郑”三要素“
新郑市作为河南省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县市,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实现中原崛起中,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必须按照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要求,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市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昨日,就如何实现小康目标,新郑市委书记赵武安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从三方面阐述了新郑市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
首先应当突出工业主导地位。赵武安说,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应当牢固树立“新郑以外都是外”的思想,抢抓外商投资,“北上西进”、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五个倾斜”等战略机遇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在重点抓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0.4亿元赵家寨煤田和投资5亿元许岗煤田开发和正龙公司、台湾统一企业二期扩建的同时,围绕煤炭、烟草、食品等优势产业,搞好2×60万千瓦电厂等具有联动效应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推介,借外力育强工业。“同时,我们还将从狠抓投入载体、加快园区建设和抓环境建设、打造经济发展平台方面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赵武安强调,今年新郑将围绕建设“生态新郑”、“信用新郑”、“平安新郑”、“文化新郑”的目标,着力打造“绿、亮、净、美”的城市环境、依法行政的法制环境、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务实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争先创优的舆论环境。“尤其是着眼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一心一意、真心实意、全心全意为企业和客商服务,真正做到亲商、安商、富商。”赵武安特别强调。
奔小康,也要强化城市支撑地位,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更要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赵武安解释说,围绕改善环境、增强功能、提升品位、突出特色、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目标,新郑市将全力建设,体现城市特色;强化管理,塑造城市形象;培育产业,繁荣城市经济。
就如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问题,赵武安说,“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为此,新郑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善待百姓,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用市场引导,优化产业富民;突破底层,鼓励创业富民;拓宽渠道,促进就业富民。”这是他的简练总结。
“按照李成玉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们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赵武安激动地表示。
省人大代表刘焕成
二十抓、六大突破引领新密奔小康
“2004年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新密打造工业强市、实现经济腾飞的奠基之年、关键之年。”省人大代表、新密市委书记刘焕成在访谈中首先这样形容发展中的新密。
他说,在2003年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新密市进一步提出了今年全年的总体思路:明确一个目标,即工业强市;突出加快发展、确保稳定这两个主题;紧扣GDP突破11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的两大目标;认真落实十件实事;突出做好十项工作。
如何实现小康目标?刘焕成形象地概括为“二十抓”:一产抓增效,二产抓调整,三产抓提升,民营经济抓发展,开放抓招商,环境抓优化,财政抓增收,东城抓改造,西城抓开发,市政抓管理,党建抓双强,精神文明抓创建,民主法制抓教育,社会事业抓巩固,环保抓治理,煤炭抓安全,安全生产抓监督,社会大局抓稳定,队伍建设抓人才,各项工作抓落实。
“同时,在2004年,新密还力求实现六个突破!”刘焕成解释说,这六个突破是:调整结构抓项目,在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建管并重抓机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重视“三农”抓增收,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突破;激活民资抓投入,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扩大开放抓招商,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发展环境抓优化,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实现新突破。
委员访谈
省政协委员宋丽英
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宋丽英委员说。宋丽英认为,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提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努力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实现中原崛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靠什么来支撑?如何解决我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双赢?答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和“低开采、高利润、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能在生态工业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省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产业结构构成,通过有目的的规划,进行多个企业和产业间的链接和组合建立起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无疑对加快我省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省政协委员朱诚身
提升河南城市品位
在分团讨论中,朱诚身委员表示:“城市品位的提升,事关河南形象的提升与投资发展环境的改善,对加快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城市文化建设应该突出河南特色,在新城区建设起步之际,应该建设多种体现我省文化底蕴、反映中原文化风貌的文化广场和各种专题博物馆,如反映河南交通发展的“铁路与交通博物馆”、反映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水利建设巨大成就的“黄河与水利博物馆”等。此外,做好河南的旅游品牌、创文化精品,加强文物保护,也是提高河南城市品位的关键之一。
“提升城市品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使全省人民形成‘城市品位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相信通过数年的努力后,我省的城市品位必将得到较大提升,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更加迅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面小康定能够实现。”朱诚身说。
省政协委员潘鸣钟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潘鸣钟委员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进展,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河南省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决定了河南省是东西、南北两条过渡带的交会中心,既有促成物种丰富有利的一面,又有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不利因素,生态环境存在森林植被差距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全省人民都应该提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潘鸣钟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步伐,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研究指定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有关法律法规,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此外,政府还应该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推向市场化、鼓励外商投资,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资,鼓励银行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从多方面争取资金,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金投入,确保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计划顺利实施,预期达到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小康社会的目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