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台湾军费开支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台财政总预算的各项支出的比例中始终名列首位。在50年代,军费开支占财政总预算的70%以上,60年代占50%,1980年度占47.2%,全额为28.69亿美元;1986年度占40%,台湾当局公布的金额为40亿美元,实际开支为50亿美元;1992年度“国防预算”在“总预算”中的比例下降为25.2%,但实际金额却增加到92亿美元。
台湾的“国防预算”,一般根据其用途分为公开和秘密两大部分。近些年来,台湾大量向外采购先进武器装备,其军费开支大幅增加,特别是海湾战争对台湾军方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李登辉和当时的“国防部长”陈履安先后指出,海湾战争有许多地方值得台湾借鉴,军方刊物《光华》杂志在一篇文章中强调,“这次中东战争,美国使用了许多电子干扰技术,使得伊拉克军方的电子通讯、情报系统完全停摆,指挥官完全无法下达正确的作战指示,在未来,我们就应加强反电子系统的研究。”海湾战争结束后,台湾军方加紧发展“国防”科技,更新武器装备,以提升战力,阻止大陆武力进攻。按照制空、制海、反登陆的优先顺序、借鉴海湾战争的教训,更加重视制空、制海武器的采购、研制与电子战技术的研究开发。比较1991年及1992年度台湾国防预算可以发现,陆海空优先比重有些变化。在1992年度国防预算的武器装备采购整备及制造上,制空装备占51%,制海装备占37%,反登陆装备占13%。这年台湾向美、法两国订购150架F-16和60架幻影2000战斗机后,除每年正常的军费预算之外,又通过特别预算的方式,编列了为期9年(1993年-2001年)、总额为115亿美元的采购战机特别预算。
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军费开支相对稳定,但仍有小幅增长,基本保持在100-110亿美元左右,分别占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5%和财政总预算的22%。1998年度,台湾正式公布的军费预算为2780亿元新台币(当时约合100亿美元),加上当年采购战机特别预算拨款17亿美元,该年度实际军费预算达117亿美元;若按台湾地区总人口2180万人计算,平均每人530美元,台军人均军费为2.6万美元,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拥有的军费数额。
近几年来,台湾的“国防预算”占“总预算”的比例略有下降,一般为16.5%左右,2003年为16.63%,约75亿美元(2615.6亿元新台币,1美元可兑34.7元新台币),其中公开部分为2196.9亿元新台币,极机密部分为418.6亿元新台币,分别占“国防预算”的83.9%和1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台湾军事战略的调整,台军费开支的重点又有变化。2003年度的“国防预算”中,军事投资部分编列约570亿元(新台币下同),按项目区分为:资讯电子战137亿元(2002年更高达184亿元)、防御性反制武器研发44亿元、缺装补充51亿元、制空67亿元、制海81亿元、地面防卫32亿元、战备工程48亿元、教育训练设施设备32亿元、战略支援76亿元、基本生活设施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