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林省政协委员: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2月13日14:19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省政协民主与法制建设论坛侧记
新华网吉林频道2月13日电 12日上午,省政协民主与法制建设论坛在长春南湖宾馆举行。50多名委员齐聚一堂,直抒胸臆。论坛由省政协副主席赵家治主持,省政协副主席修福金出席了今天的论坛。
唐宪强、牛海军等省领导也早早来到会场,认真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与大家交流思想,热烈讨论。
李振华委员首先发言。他认为防治腐败必须依靠健全的制度。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对腐败分子必须下决心惩治,但严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现象,重要的是制度问题。制度建设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政务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接受群众监督就不易产生腐败。其次,要改革监督体制。目前,我国监察体制存在的弊端十分明显,因此,用法律形式将改革后的新监督体制固定下来是十分必要的。再次,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使每个敢冒风险的腐败分子时刻处于严密的舆论监督下。最后,要建立权力制约机制。清除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王华巍委员就如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了发言。
他说,目前,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还是软环境的问题。王华巍委员据此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要加快法规建设步伐。尽快制定符合吉林实际的、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加大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的清理力度。建立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投诉举报中心,大力发展法律服务、社会法律援助事业。二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实现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转变。严格控制针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检查,推行定期和“打包”检查制度,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对民营企业的“吃、拿、卡、要、报”的恶劣行为。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针对执法中容易产生不良行为的环节,加强制度规范,强化制约措施。
李培德委员提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重在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对企业的过多干预。对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要下决心减少一批;下级能够管好的审批项目,上级机关也要下放一批。维护统一开放的市场规则,打破一切阻碍商品、资金和服务流通的各种束缚。对待所有企业应一视同仁,提供同样的保护和服务,不能因为所有制和规模的不同而分出三六九等。应当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当前,有不少企业和群众反映,一些行政机关和某些承担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各类收费过多,收费标准过高,行政处罚趋利倾向严重。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体制和制度上入手。行政事业收费应当遵循法定原则;各厅局和市县过去自己确定的收费项目,应当一律停止执行;实施行政审批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检查,不应收取任何费用;有执法职能的厅局应当量化自由裁量权,缩小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数量的空间。
省领导认真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不时地做笔记,不时低声交流。与会者普遍认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关心国事省是,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积极建言献策的一腔热忱。(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王子阳)新华网吉林频道责编 齐海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