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袁敬华:新代表还“旧账”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2月17日09:43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济南2月17日电(记者丁锡国)近一年来,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袁敬华一直觉得像有一块石头堵得心里发慌。赴北京参加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日子近了,这些天她忙得像个陀螺:挨个部门搜集意见,一所一所学校地调查教育情况。她说:“去年会议上没提出什么意见来,对不起大家对我的信任。今年,要是不多把选民意见带到会上去,我这心里的石头还是放不下来。”
今年29岁的袁敬华,12年前在家乡鲁西北的夏津县创办了一所聋儿语言训练学校。她是全县唯一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初次当选人大代表,袁敬华很激动,但她并不太清楚自己的职责。一次会议期间,看到其他代表积极建言,袁敬华两手空空,心里非常着急,总觉得自己没有履行好代表的职责。从那时起,袁敬华发誓,今后一定多调查研究,多听取选民意见,忠实地代表好选民利益。
袁敬华生长在农村,对城乡教育差距有切身体会。从去年8月起,袁敬华开始对农村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她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跑,看学校设施、师资配备,与师生座谈,半年时间,她走遍了全县20多处乡镇中学和农村小学。许多农村孩子没上过音乐课、美术课,一些孩子读到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了,个别学校的学生宿舍连张大通铺也没有,大冬天只能在地上铺麦秸睡觉……所见所闻,时常使袁敬华泪流满面。
通过细致的调查,认真的倾听,袁敬华对农村教育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农村教育的症结所在,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总结调查成果,袁敬华决定把农村师生的声音带到即将召开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去。她说:“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有受教育的同等权利。落后地区,政府财政困难,承担不起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国家应当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袁敬华工作和生活的圈子不大。她认为,要最大程度地代表选民的利益诉求,就要主动去接触更多选民。自己的学校事务繁多,但袁敬华总要抽出时间到县里的各个单位走访。去年年底之前,夏津县县属各个部门,她都访问了一遍。许多单位的同志对上门征集意见的人大代表非常信任,毫无保留地向她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有的单位负责人不在,她就给他们留下纸条,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快到北京开会了,袁敬华又开始回访这些单位。她说:“再挨个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意见要带到北京。可不能漏了。”(完)(来源:新华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