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福清偷渡现象:祭拜死者保佑“出去”平安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2月17日18:42 人民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2000年6月19日英国多佛惨案,58名偷渡者被活活闷死在一集装箱车子中,其中包括10多名福清人。2004年初,英国莫克姆湾海难,福清再次成为偷渡“重灾区”。究竟是什么心态,使得一批又一批的福清人“出去”?偷渡又给福清人的生活、文化带来了什么?偷渡的根源和出路又在哪里?连日来记者多次探访了福清三山镇泽朗村、江镜镇苍溪村。
现状:
祭拜死者保佑“出去”平安
在福清市区通往三山镇泽朗村的路上,可以看到大量荒废的田地,许多有关日语培训班的广告牌,高高竖立在路边显眼的位置。车子驶入泽朗村,取而代之广告牌的是村里围墙上的许多黑墨大字:“偷渡一次,悔恨一生”、“偷渡活动一日不止,打击偷渡一刻不停”……
村里宁静,即使是许多漂亮的洋楼,门里门外也没有太多繁华的痕迹。村里没有休闲场所,没有经营饮食的店铺,只有几家小小杂物店,敞开着店门,有人在里面洗衣做饭。
就是这个村子,有着此次“英国魔鬼海滩”事件中的失踪者郭炳龙、郭念珠、郭长茂。村子不大,村民都知道三人出事了,但记者和他们聊起三人的事,村民大多不愿意多说。
“出去的人这么多,没有听说象他们这么惨的。”村民们说,清明节扫墓时,老人都会带着孩子到死者墓前祭拜,他们的乞求大多和出国在外的家人有关,希望亡魂保佑没“出去”的尽早“出去”,已经“出去”的,平安挣大钱。
三山镇镇政府里的一名官员介绍说,泽朗村是镇里的“富裕第一村”,人均收入每年5000多元。问及如何致富?他说,“靠海,靠偷渡”。一个村干部说,因为村子邻海,每年村民可以从中得到1000多元的收入,而近4000元是靠偷渡者靠打工得到的。父母彻底泯灭洋楼梦
在多佛惨案中,江镜镇苍溪村有2名偷渡者遇难,而在今年的“英国魔鬼海滩事件”中,苍溪村又有1人失踪。
从镇里到苍溪村的马路宽广,路边洋楼林立,大多靠路的洋楼的一层店铺都紧闭大门,上面张贴着褪色的“福”字。
昨日,偷渡遇难者曹象平的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回了娘家。虽然多佛惨案事隔3年多,但说起儿子曹象平,父母仍是不禁老泪纵横。因为儿子的出事,他们彻底泯灭了对孩子刚出国时的“梦想”:家里盖一座小洋楼,一家人安居乐业。
一个在路边卖水果的依伯说,现在村里40岁以下的男子大多走光了,留下女人整日闲来无事,就打牌、打麻将,男人如果不走,会遭到耻笑。
苍溪村村委会一干部向记者介绍,苍溪村没有靠海优势,人口2900多,村里每人平均4分地,没有什么产业,因为“传统习俗”,村子里已经有800多人出国去了,这其中包括全村10个大学生中的9个。而还有许多孩子无心上学,就想着只要初中毕业了,赶紧“出去”。
偷渡历史由来已久
一个当地的“蛇头”透露,偷渡出去的福清人有30多万人,而这些“出去”的非法途径多达10种。由于偷渡出去的福清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在国外他们都只能从事一些当地人不愿意做的、低级的工作。
据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倪小宇介绍,福清人的偷渡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后半期,当时就有福建、广东一带的人被当作″猪仔″卖到东南亚一带,也就是所谓的″下南洋″;改革开放以后,偷渡在福清逐渐形成一股风气,当时主要是偷渡到美国、日本和东南亚;1987年,美国颁布了所谓的特赦令,再一次引发了偷渡热潮,并且扩散到欧洲各国。最近几年来,福清人偷渡到英国的也越来越多。
影响:
偷渡引发治安问题
连同泽朗村在内的11个村,都在福清市海瑶边防派出所的管辖范围内。派出所教导员林旭礼说,前些年护照刚刚可以放开办理的时候,到所里办出国政审程序的村里人,最多时候,一天可达100多人。
林旭礼说,泽朗村只是福清市“出国”现象的一个缩影,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只要能“出去”,就不顾一切,也因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治安问题,比如,有的偷渡者因为付不足“蛇头”的款项,“蛇头”就要进行报复。还有的假冒“蛇头”进行诈骗;有的日本人,来到福清,办起了日语培训班,收取押金后,卷款逃走。
福清市公安边防大队副大队长宋建瓯说,公安边防一直在加大打击偷私渡的力度,去年全省公安边防共破获现行偷私渡案件262起,抓获涉案人员1000多人。
家成了空壳
郭凯(化名)是福清龙田人,和许多“出去”的福清人一样,去了日本3年后,老家就盖起了一座小洋楼。
他家5层的小洋楼在当地格外显眼,金碧辉煌,门前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自家庭院。去日本之前,他在福清的一家木材公司工作,而后受到“赴日潮”的影响,1993年偷渡去了日本。
3年后,妻子在亲戚的帮助下,用郭凯汇回家里的钱盖了座洋楼。然而,因为妻子有外遇,2000年,郭凯和妻子离婚。妻子很快又用和他分得的家产,和她的″相好″偷渡去了日本,8岁的儿子判给了父亲,但是由于郭凯长年出国在外,儿子与他没有感情,也一直不认他这个父亲,不愿意和他生活在一起。
因为面子问题,郭凯有家不想回,今年,他打算再“出去”。他说,家里的洋楼门口养了只狼狗,交给邻居喂养,″人都走光了,家,不过是一个空壳。″
福清市公安局副局长翁祖谊说,象郭凯这样因夫妻长期分居,家庭破裂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破裂婚姻的出现,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偷渡,带来的负面,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评估。
心态:
偷渡者的心态
这么多偷渡的惨案血淋淋的摆在面前,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福清人要前赴后继的″出去″?
有人说,福清历史上很穷,而且人口大量过剩。
穷到什么程度呢?三山镇泽郎村的一个村民这样形容:两片地瓜,一锅水,就是一顿饭。
穷到这种程度,哪里还有钱″出去″呢?有钱″出去″,为什么不把这些钱拿去投资呢?
据了解,在福清一些″偷渡文化″高度成型的村落里,要做点小买卖,大家是不信任你、甚至不怎么瞧得起你的,你当然也借不到一分钱。而当你鼓起勇气要″出去″,即使你昨天还不名一文,背着一屁股烂债,也很快就会有人愿意资助你几十万。
前赴后继的“出去”,这恰恰反映出了福清人的性格特征:有冒险精神,能吃苦耐劳——即使外面充满艰辛,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对此,从事心理学研究多年的福建中医学院林榕发教授认为,″偷渡文化″只是转型时期的一种暂时现象,其实从人的本身心理上来讲,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更不用说去偷渡。但是攀比的心理,却导致了″不愿意去偷渡″与″心动的希望″并存,这是恰恰反映出了偷渡者的心理特征。一旦″心动的希望″超过本身的不愿意,″出去″的潮流越演越烈也就不足为奇了。
林教授说,构成偷渡的最大内因,是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财富。由于发达国家和我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和劳务价格上有较大差异,因此偷渡的回报率很高,超过了他们可能要承受的风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借高息都要偷渡。久而久之,在一些地方建立了多种偷渡渠道,并衍生出组织偷渡的犯罪集团。
另一个内因是观念,这里没有人认为偷渡是一种违法的事情,相反,偷渡出去打天下的人反而被人们所赞许,一些村干部甚至有以此促进本村经济的短视看法,这里的道德观和法律要维护的法则不在一个方向上。这里的人们热衷于攀比财富,炫耀财富,而在当地只有偷渡这种致富的渠道最顺畅,也最有说服力,于是有更多人去偷渡,最后加速了前一个恶性循环。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倪小宇则认为也有外因的成分。部分非法偷渡目的地国家在移民方面的政策给了偷渡者侥幸的空间。这些国家所谓的移民法律有不少漏洞,甚至是在鼓励偷私渡。例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均曾实施过特赦政策,非法偷渡者也可以堂堂正正变成合法的移民。
对策:
“反偷渡之本”何在
在美国信息部“来自中国的人口偷运活动”的专题网页上,所附地图是以福州为中心的,标注的地区有连江、福清和长乐。
在福清当地,盛行这样的民谣:“日本人怕福清,英国人怕连江,美国人怕长乐,全世界怕福建。”但是,全世界“怕”福建人的结果是福建人不容易通过欧美、日本的签证,甚至难以在本地办理护照。
林榕发教授认为,偷渡现象所造成的后遗症远远不止这些。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偷渡行为,其背后隐藏的是肮脏的交易、黑恶势力的蔓延,以及各种不易被察觉的社会问题。当然,更高层次的问题是违背了我们国家的法律,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反偷渡之本″究竟何在呢?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倪小宇做了这样的分析:
早些时候,福建省偷渡现象最严重的是石狮、晋江以及福州的福清、晋江、长乐等地。但是,石狮、晋江的偷渡现象现在基本上没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晋江市金井镇溜江村在70年代偷渡现象也一度蔚然成风,当时村里50%以上的年轻人偷渡到香港、澳门打工。然而到80年代末,这里的人就不再″出去″了,他们用十几年积累起来的上千万资金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如今,这里的服装、纺织企业已具有相当的名气。
可以看出,石狮、晋江人把赚到的钱用来兴办民营企业,发展当地经济。而福清、连江等地的人把汇回国内的钱用来起大屋、修大墓、捐大庙,甚至是用来借给想″出去″的人,赚取高额利息。
不仅如此,在这些地区,偷渡已超出了个体行为的范畴,上升为″集体意识″。偷渡者的人生目标受这种″偷渡文化″的熏陶,能轻而易举地获取高额贷款的支持,冒着坐牢的风险,大胆实施偷渡行为、实现偷渡目的。
如何反偷渡?福建省社科院法律研究所陈祥健所长说,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法偷渡的打击力度,此外,在国外法律允许的前提下,由政府牵头组织合法有序的劳务输出,以满足当地人出国打工的强烈愿望。(海都何旌王长春 肖春道)来源:人民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