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刊指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01日16:08 中国新闻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中新网3月1日电中共中央主办的理论刊物的《求是》杂志2004年第4期刊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孙载夫撰写的文章提出,公开透明原则应该成为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成为消除腐败、维护社会公正的有力武器。
文章指出,这里所说的公开透明,是指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的公开、透明,使权力的运行处在严格的监督制约之下,这是一种办事原则和要求。这样做,能克服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主观性、隐蔽性,是一种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治本措施。
文章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权力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具有扩张性和蜕变性,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容易被滥用而导致腐败。从已经暴露的违纪违法案例看,最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环节是行政审批、资金支配和人事安排等权力相对集中的环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利用权力搞暗箱操作和私下交易,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加强监督的措施和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体效果并不很理想,仍然难以扭转同级班子成员不愿监督、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群众不知情无法监督、权力越大越难监督的局面。这已经成为影响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
文章认为,破解这一难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权力运行要做到公开、透明,从而使掌权者不敢滥用权力、少数人的私欲不敢膨胀。
一是权力的授予过程要做到公开透明。权力的授予不仅表现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上,而且更主要地体现在干部的提拔、任用、调配等环节中。对公共事务管理的授权必须遵循职权法定原则,着力提高透明度。对干部的提拔任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努力创造一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
二是权力的行使过程要做到公开透明。要按照依法行政、公开行政的要求,进一步摸索和规范有利于政务公开的途径和办法。如一些地方建立的政务公开办事大厅、集中招标投标中心、投诉处理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窗口化审批”、“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公开透明度,应全面推开。此外,还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广网上审批。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还可以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防止由行政首长“一支笔审批”和权力寻租行为导致的弊端。
三是权力的运行结果要做到公开透明。凡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重要事项,如招工、考干、升学、参军、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加薪晋级、税费征收等,在拍板定案之前均应张榜公示,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四是合理配置一套实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努力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和渗透到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中去,确保国家权力机关、党的纪检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要进一步深化具体管理制度的改革,努力提高人、财、物管理的透明度。要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能够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的,都应依法行政;对凡是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要稳步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提高公共财政预算和收支的透明度。部门预算要逐步细化,以增强资金分配的透明度。要积极推行公务消费货币化、公职人员收入透明化等措施,增强公职人员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