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交通的人性化管理 改善北京交通得换换观念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01日01:45 北京娱乐信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看德国交通的人性化管理和德国人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本理念
这是北京人每天下班回家遇到的。信报记者 王 巍/摄 去年10月,我应邀到德国做了一次访问,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到处洋溢着的传统严谨的欧洲文化氛围,还有德国人自觉的交通意识、独特的人文现象。回来后对比一下自己居住了十多年的北京,觉得北京人要学的很多。
德国“的哥”为乘客省钱
刚到德国,严谨敬业的德国人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道德课”。由于接待方并没有安排车到法兰克福机场接我们,我们5个人便商量着打车前往宾馆。可一辆奔驰出租车装不下5个人,于是就叫了两辆出租车。可当我们坐定之后,司机却突然与坐在前面的翻译徐哥嘀咕了几句,翻译转告我们,那位司机说:“你们分开打车不划算,不如打一辆大一点的车,这样能节约一些钱。”我们便下了他的车,由他重新为我们找车。
德国大街上见不到交警
一说起德国的交通,我们都感到很惊讶。因为德国城市的交通非常繁忙,但堵车的现象并不是很多。特别奇怪的是,几乎看不到交警在十字路口指挥,一般没有大型的活动或国家领导人来访,交警是不会出现的。要不是德国邀请方特意安排我们在走访中乘坐了城轨、地铁、城市特快、公共汽车、旅游大巴等不同的交通工具,我们也不会对德国的公路、铁路有那么深的印象。
电脑根据流量调整交通灯
德国的公路相当发达,当然也是一种客观条件。德国已经建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智能交通”网络,该网络通过电子等高科技手段对交通状况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所有车辆在交通信号灯的指挥下穿梭来往,红灯、绿灯、黄灯之间的转换,会根据路口的交通流量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据统计,德国跨地区交通公路网全长22.7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万多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交通设施让司机方便舒适
如果说对德国的这种“智能交通”网络,我们中国的交通规划、管理部门和许多大都市市民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么对德国的交通信号灯等设施的设置之讲究,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十字路口的信号灯通常是一上一下相配套,而且与停车线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当小车驾驶员将车停在停车线上,其平视视线恰好对着前方下设的信号灯,而大车司机停车时的平视视线则正好对着上设的信号灯。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交通标记更大、更醒目,一般情况下,只要沿着交通标记行驶,定能准确无误地抵达目的地。
畅通才是首要原则
德国的道路能处处畅通无阻,除了有着一套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制度和设施等客观因素,德国人自觉的交通意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在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大城市的地铁里,并没有特设的收费门槛,也没有人在旁边检票验票;在德国的高速路上,为了不影响交通的顺畅,一般都不设专门的收费站。在我们乘坐旅游BUS穿越德国中部的时候,翻译告诉我们,为了给出行人提供更快捷的方便,有些高速路甚至不限速,因为德国人都很自觉。比如超车道,小车一般只允许占用5分钟;大车就只能在中间的一条道超车,占用的时间同样是5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其他车的司机就会向交通部门举报,被举报人会受到非常严厉的交通违章处罚,巨额的罚金会让普通德国人无法承受。同样,如果没买票乘坐地铁,被抽检到,将面临着40欧元的重罚。
没红绿灯也停车让行人
慕尼黑作为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是德国南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之一。可我们却从政府部门了解到,这里的交通事故奇低。去年全年才死亡33人,要知道这里有上百万辆的车呀。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在德国人心目中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有人走在人行横道上的时候,体现得最为明显。其实,不管在哪个城市,我们都能见到这样的一幕——无论是什么车,不管有没有红绿灯,只要将经过人行横道,准会自觉地减速停下来,等行人过完之后才继续前行。这与北京的“人在车前抢着走,车往人堆里硬开”完全相反,在北京,行人得“一停二看三通过”,有时还会被司机骂得“狗血喷头”;司机得随时准备急刹车,生怕撞上不走过街天桥或人行横道硬在车流中钻过的行人。
从小就学交通课
为什么德国人是如此善待行人呢?他们的回答很简单:除了环保因素,还有人道主义,因为“车是可以修复的,而人是无法修复的”。这无疑要比北京人的人文意识和交通意识高出了一大截,在他们的眼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据了解,德国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交通课,而且经常参与一些交通法规的活动。而我国,只有学开车时才要求系统地学习交通法规,还只局限于机动车驾驶中要遵守的交通法规。
改善北京交通是系统工程
如今的北京天天都在发生变化,但对交通问题的治理却显得有些滞后。这两年来,车市格外火爆,新车新司机如潮般地涌向街头;来京经商者、就业者、务工者越来越多,来京旅游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素质不高的驾车者和素质不高的行人等因素,已使北京的交通混乱成为“公害”。北京市政府已经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并请全体市民献策献计,解决或降低北京交通拥堵、混乱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在短短的几年内赶上德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交通治理水平,显然还不够现实。因为交通环境是一个集科学的交通规划、先进的交通设施、具有高度人本思想的管理模式,以及国民的素质、人均道路的面积、城市道路的稠密程度等众多因素的系统工程。
应从四个方面“起步”
不过,从长远的发展和长远的利益考虑,我们起码能够从四个大的方面做起:一是我们的交通规划应经得起科学的论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以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普通市民的便利为出发点。在我们过去的规划中,对城市发展估计得不足和忽视普通市民的便利,是很明显的,也是今日北京交通问题的根源、症结之一。二是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从管理方式到设施设置首先应当是合理、科学、便利,当某一地点或某一行为的违章惩罚的比例较高时,应审视一下在我们的管理方面是否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不便利的地方。三是提高全民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形成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不畅是一种耻辱的道德观念。四是在幼儿园、小学的课堂上,就开始系统地灌输交通安全意识,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交通意识、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是长远大计,是从根本上改善北京交通的最重要的手段。读者庙街三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