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明炜
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热”的症状,但并没有“过热”。中国经济就如天气进入“初夏”,离“酷夏”仍然有一段距离。几位长期做宏观经济研究的专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作出了自己的基本判断。
预测和分析
2004年中国经济将处于新的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室主任张立群与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室主任王小广作出相同的判断。
张立群对2004年中国经济走势给出的答案是:2004年正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阶段,预计我国经济将在较高水平上继续稳定增长。从三大需求看,在“非典”之类疫情不大规模发生的情况下,受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消费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9%以上,高于去年水平;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受产业升级的推动,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预计将稳定在去年的增长水平,即30%左右;由于外贸环境趋于严峻、出口退税率下调和出口基数较大等原因,预计今年出口增长率将回落到10%左右,受国内市场升温的拉动,进口将继续高增长,增幅超过出口,贸易顺差将继续减少。综合定性分析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预测结果,今年GDP增长率可望达到8.5%。
王小广认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需求条件、供给条件、增长的内容和结构特征、增长的机制和体制特征都与以往不同,是我国现代生产力和经济制度全面建立过程中的一轮较高水平的增长,如果政策调节适当,改革推进顺利,则其可以达到的高度、持久性、稳定性要超过以往任何一轮增长。
专家的这种判断来自对中国经济的分析:
在扩大消费的诸项政策措施推动下,特别随住房制度改革到位,我国居民以住、行为主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家庭汽车和住房持续热销,带动了房地产和汽车工业高速增长;各项改革措施推进了产权的明确,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类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使企业逐步适应了市场竞争的环境,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提高。这就必然启动以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新一轮经济增长。
虽然经济预测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提高,可以实现高增长和低物价,物价将不会出现人们担心的“高增长”。今年的物价预计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具体分析,居民消费价格受翘尾因素影响,涨幅将高于上年。预计一季度将在3%以上。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是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预计食品价格将趋于稳定;服务价格受能源运输和部分生产资料紧张的影响,预计会继续有所上涨,但其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约占20%的比重,影响不会大。工业消费品总体还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因此上游产品价格变化很难在这一领域表现出来。综合看,居民消费价格将大体呈现平稳走势,预计上半年略高,下半年略低,全年涨幅保持在3%左右。生产资料价格也将呈现平稳走势。主要因为,一是2003年涨幅较大,基数较高。二是2003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对增长过快的行业加以引导和控制,这些措施的作用在今年会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居民购房、购车的速率预计会由初期的猛烈提高转为相对平稳(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崛起是能源、交通、重化工原材料需求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三是能源和短缺原材料供给增长很快。预计今年生产资料供求形势不会出现明显紧张,价格水平将保持大体平稳的走势,全年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的涨幅预计不高于4%。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判断中,一个重要因素屡屡被专家提及:新一轮重化工业化过程开始启动,从而拉动投资高增长。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产业影响力程度较高,根据1995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建筑业的影响力程度为2.9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力程度为3.26 ,在各生产部门中居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其对重化工原材料、机电设备制造、能源、交通等部门带动力度很大。因此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重化工部门以超常的速度发展,与食品、纺织、家电等产业比较,我国加工制造业体系正在进行全面调整,重化工业化的特征日益突出。在经过曲折的道路以后,我国工业化开始进入市场调节下的全面重化工业化阶段。社会生产结构迅速复杂化,规模空前扩大,工业制造业对城市的依赖程度迅速提高,工业经济提速推动城市经济提速,带动农村人口加快转移,推动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过程必然带动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如果没有大力的政策调节,预计今年投资将保持与去年大体相当的增速。
隐忧与对策
张立群认为,当前市场已经在我国经济的大多数领域发挥主要调节作用,但在金融方面程度还较低。资金、证券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社会融资活动仍然以几家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主,风险主要集中于政府,信贷活动受政府行为的影响较大。需求约束突出时,政府以控制风险为主,加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融资、投资活动管理,用行政手段建立了这些方面的风险约束;与此同时,承受风险能力较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和民间投融资活动则有较快发展,经济的增量结构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承担的主要是任期内风险,随着当前需求约束逐步缓解,任期内风险也得到明显缓解,这就刺激了这些方面投融资活动的扩张。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主渠道地位,以及与政府和国有大企业的密切联系,使经济增量中政府部门、国有部门扩张所推动的部分明显增大。应该看到,这些扩张活动的财产风险约束较低,风险过度集中于政府,因此其带来的问题和隐患都较大,经济增量结构出现了不良变化倾向。
同时,新的结构性矛盾有所显露。比较突出的是电力和钢材等部分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同时很多领域的产能过剩仍然存在。从电力、钢材等方面情况看,市场对生产的调节相当灵敏。今年以来电力、钢材和有关原材料的投资项目增加很多,发电设备产量增幅超过70%,预计这些产品的供给紧张状况不会持续很久。随着电站建设的加快和煤炭需求的增加,运输也可能出现紧张局面。在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建设方面,应注意吸取电力的教训,避免陷于被动。对于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要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调整,不要轻易运用行政手段限制供给增长(例如1994年以后限制电站建设),否则会加剧以后的结构性矛盾。一些领域“重复建设”的症结,在于行政干预和行政主导的投资扩张,应当对症下药,用市场手段促进竞争,尽可能少用行政手段。
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随经济升温,城镇总体就业情况逐步好转,绝大部分地区就业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值得注意,这轮经济增长以重化工业为主,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较低。在就业总量增长中,正规就业增长较慢,新增就业主要是非正规就业(正规就业主要是指在正规部门工作并且形成了稳定劳动关系的就业;非正规就业既包括诸如个体、自雇佣等非正规部门的就业,也包括在正式部门的非正式雇佣)。与正规就业相比,非正规就业的稳定性差,特别是非正规就业人员一般难以进入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些基本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增加了这部分人群未来生活的不稳定性。此外,大量人员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对于社会管理的挑战也很大。如果以是否参加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为尺度,我国目前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总量已经超过正规就业人员。
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利用的问题开始突出。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和重化工业化的启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进一步突出了。其一,某些基础产品又显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由于竞争不充分,对一些技术水平较低,投入和消耗较高的产品市场也可以接受,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大。目前煤炭冶金等行业就出现了许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其二,重化工业化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内容更加复杂的工业化阶段,由此使工业化与环境的矛盾加大了。其三,与我国加工制造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国际产业转移,也会将一部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生产转移进来。总体看,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了。
对2004年经济发展的对策,张立群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当前的经济回升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应当倍加珍惜,充分发挥市场对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投资活动的调节作用,优化重大经济比例关系,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同时要特别注意转变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模式,努力适应主要由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新形势。特别要注意防止各种非市场因素加大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和风险。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稳定总量政策,强化结构性政策。
在新的发展观前提下,以货币金融调节为主,调整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当前我国需求增长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不需要继续刺激。防止投资需求的过快扩张成为需求调控的重点。因此应该以货币金融政策为主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全面把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之间的联系,以财政政策转型的速度、稳定汇率的要求为前提,考虑经济运行调节的需要,准确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由于对当前需求变化的特点还把握不准,因此影响投资信心、影响预期进而影响货币需求的措施必须谨慎,例如调整银行利率等,防止由此导致市场需求大幅度回落。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宜放在调控货币供给方面。这方面的措施,例如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也要紧密跟随货币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注意短期拆借利率的变化,以稳定货币供求关系为原则,防止由于货币供给约束增强而抑制货币需求。
进一步增强鼓励消费增长的政策力度。当前经济回升的根本拉动力量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因此,扩大内需的重点应从投资转向消费。政府在促进消费增长方面的工作重点可考虑: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领域,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清理限制性的消费政策,大力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活动;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改善居民的支出预期;三是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减负增收的支持力度;四是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
积极化解外经贸困难,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重点可考虑: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努力争取一个较好的国际经贸环境;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合理运用有关机制,妥善解决贸易磨擦,规范出口秩序,积极扩大出口。在利用外资方面,应加强对外资结构和投向的引导,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市场开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环境。
加强对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把年度工作与中长期发展规划衔接起来。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全面加快,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政府在粮食、石油、水、重要矿产等资源供给、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长远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加大工作力度,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建议结合“十一五”计划制定,组织各方面力量,加快完成这些方面的研究和规划工作,提交人代会审议确定,防止随意更改。此外应结合国防建设的要求,加大基础性研究和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为我国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