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春
《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已经施行一个月了,而其引起的公共信息是否应该收费、如何收费,刊播、转载是否应该限制等问题仍是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
新“管理办法”规定,除指定媒体,其他媒体需刊播气象预报的,应当与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签订刊播协议;未经许可擅自刊播气象预报,擅自将获得的气象预报提供给其他媒体,未经许可擅自转播、转载气象预报等行为,将被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对于新管理办法的规定,已经有很多媒体(面向社会公众的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电话声讯、移动通信、无线寻呼以及其他信息载体)表示了他们的不理解,而鉴于《办法》公布者的地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北京和天津几家网络信息服务公司(简称SP企业)虽愤愤不平,却不得不忍气吞声,甚至因此不愿记者透露其单位和姓名。天津一家SP公司负责人的话则颇有代表性,“我们真诚的想与气象部门合作,也愿意为国家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可是这‘指定媒体’却不得不让我们准备放弃为客户提供的气象预报服务。” 而国家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修池表示:“如果媒体不提供商业服务,只是公益发布,则是免费的。即便收费,费用也是非常少的。”
对此问题,近日又有气象专家、法学专家、纷纷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本报记者分析了“管理办法”的出台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
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阮根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2月1日起出台《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的根本目的就是是为了促进气象事业的稳步发展,让气象发布更具严肃性、权威性。
“管理办法”中第六条、第十三条引起的争议最大。关于刊播权和有偿服务问题是受到的质疑最多。“办法”中规定除了指定媒体,其他媒体需刊播气象预报的,应当与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签订刊播协议;未经许可擅自刊播气象预报,擅自将获得的气象预报提供给其他媒体,未经许可擅自转播、转载气象预报等行为,将被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洪道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媒体在转载时,只要按照原样转载就应该可以,作为气象部门,不能搞独家垄断,气象信息应当广而告之。气象部门出台的这个办法中,处罚措施不合理,作为气象部门,没有权力进行处罚,这种处罚也没有法律依据。
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反限制竞争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盛杰民教授对记者指出,“管理办法”出台的根本目的是统一发布信息、确保媒体刊登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所以“办法”要求媒体与当地气象台站签订刊播协议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这里的协议是交易买卖协议呢,还是行为约束协议呢?单从‘管理办法’中看不出协议的性质。如果沿着气象部门发布这个‘管理办法’的初衷看,应该是约束协议。所以协议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对发布内容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媒体发布的气象预报与气象台发布的内容一致,没有出现错误,也应该是允许的。”盛杰民教授认为,气象部门对于气象信息的刊播权不应该限定制的道路,而应该走许可制道路。气象预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商业经营、农业生产等等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应该尽可能地扩大发布的范围,而不是对刊播主体做限制。
盛杰民教授最后表示:“既然提到‘鼓励媒体积极刊播气象预报’,为什么还要求媒体在刊播前必须与气象部门签订协议呢?所以,我觉得,气象部门是不是可以放开刊播权,如果刊播主体发布了错误的气象预报,出现问题了,气象部门再去追究这个媒体的责任。”
触动电信增值产业
天气预报短信市场的近几年发展异常迅猛。据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手机气象短信用户已经超过600万,气象预报短信服务是网络信息服务商的主营业务,成为了一些网站新的利润增长点。业内人士称,“管理办法”的实施触动了我国电信增值产业的蛋糕。
对于这一问题。盛杰民教授认为,按照《气象法》的规定如果媒体“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所以气象部门要求从传播气象信息中获得利益的媒体支付费用也是合理的。但至于怎么样提取才算公平、合理,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出详细的、可操作的方案,否则很可能会出现个别单位、个人漫天要价的情形。这种收费应该是分媒体性质及其增值大小等而定,收费多少要象铁路、电信等行业一样,召开听证,听取专家、用户、媒体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否则会打击媒体发布气象信息的积极性,使业已存在的气象预报发布渠道部分发生萎缩。我想,如果政府部门出台的条规不建立在市场化经济基础之上,单靠罚款的行政手段来追求一致与统一是不妥当的。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增值服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则对记者说:“政府公共信息部门应该采用公开、市场化的手段来寻求和建立合理的信息传输渠道,渠道畅通有效是保证人们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前提,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合理性竞争是提高信息服务效率的关键。市场化的公共信息服务传输渠道要通过公平市场竞争的手段来实现。国家历来反对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也确实给我们经济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不利于国家的信息化建设……”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