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吕娟
北京市娘家人家政服务公司经理陈志斌的故事是我这次采访意外的收获。一个孤儿,沿街乞讨到北京,被好心人救助,从零创业,回报社会,这些因带有传奇色彩,而被撰稿人乐于采用以烘托人物形象的个人经历,并不让人感觉陌生,然而,当这一切发生在我们身边时,似乎多了一些真实和耐人寻味。
从乞丐到经理
陈志斌是个孤儿。
他至今不知道也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和出生年月,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
从他记事起,就跟着一位奶奶住在冰冷的窑洞里,每天靠乞讨度日。驻足在他幼年记忆里最清晰的一件事是:他是吃百家饭长大,而给他馒头给他粥的人都是几乎和他一样一无所有的叔叔大爷婶婶。
奶奶去世后,陈志斌跟着一群乞丐流浪到了陕西。在那里,他碰到了自己现在的养母。养父母膝下无子,也很清贫,但却好心地收留了他,于是在养母家,他得到了两年宝贵的上学机会。
两年后养母生了女儿,原本贫寒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陈志斌被迫辍学,每天砍柴、上山打猪草、看护妹妹。
陈志斌是从养母家偷跑出来的。至今提到原因他都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忍受不了饥饿。
陈志斌重新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他沿着铁路线乞讨,累了就扒火车,走到哪儿算哪儿。就这样闯到了北京。他曾发烧40℃,躺倒在长安街头,路边来往的行人漠然而过,车辆继续穿梭,最后,一位推着破自行车捡易垃罐的老大爷买药救了他。
陈志斌生命中所遇到的贵人不止一个。
年龄稍大后,他靠捡易拉罐,卖唱和在路边跟着票贩子倒火车票为生。一次在北京站倒火车票时,遇到一位当时的大红门中学副校长,他责备陈志斌小小年纪怎么做这个,得知陈的经历,便将他带回学校,安排他帮助食堂师傅做饭和打扫卫生,管吃管住,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
陈志斌说那时他满足得觉得自己进入了天堂。他的人生在那几年改变。他不再为饥饿恐惧,早晨一睁眼,考虑的第一件事情也不再是今天到哪儿去要饭,明天到哪儿去捡易拉罐,他和学校的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也可以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老师讲课。就在那几年,他知道了生活的意义,做人的目标,也决定走进社会去寻找一份工作。
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陈志斌接触到了职业介绍这个行业,为别人打了几年工,有了一点积蓄,他决定承包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职业介绍所。为此,他专门跑回陕西养母家,费尽周折办了他生平第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是养母估算出来的,按身份证显示,陈志斌今年29岁。
1994年,陈志斌有了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
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做好
甘肃礼县是中国西北最贫困的山区之一,那里有出名的三蛋:土豆蛋、羊粪蛋、娃儿们的红脸蛋。
陈志斌没有红脸蛋,但是,强烈的直觉让他认为自己是礼县人。他喜欢吃礼县的饭,喜欢喝礼县的水,甚至在北京生病了,吃两片礼县乡亲给带的药身体立马就好。
陈志斌是在应各地妇联和劳动局的邀请到甘肃、安徽、山西等贫困地区招家政服务人员的时候认识礼县的。他说,到了那里,才知道什么叫贫穷。一家六口,冬天只有一条棉裤,谁出门谁穿,20岁的姑娘小伙子和80岁的老人挤在一个炕上盖一条被子。在那里,兜里揣着100元人民币花不出去,因为那里大多数人认识的最高面值的钱是10元。
陈志斌没有忘记流浪时暗下的誓言:如果将来我有肉吃了,我一定让给我馒头给我粥的人都有肉吃。
熟悉家政行业的人都知道,甘肃礼县是中国保姆输出的摇篮。仅2003年,礼县就向全国输出家政服务人员4万多人,而仅陈志斌的娘家人家政公司一年就从那里带到北京市4000多名小保姆,占其年招收家政人员总数的90%。陈志斌说他知道,只要给那里的孩子机会,他们就会做好。
长年往返于北京和礼县之间,礼县的老百姓几乎都认识陈志斌,只要听说是小陈来了,他们会因为争着请他去家里吃饭而相互大打出手,会为了让他赶上火车,在暴雨天踩着2尺深的泥浆用担架把他抬到车站,按乡亲们的说法,是小陈给了娃儿们出路。
21岁的杨芳两年前刚被陈志斌带到北京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做,送到用户家做小保姆,一个月180块钱都让她激动得一如当年的陈志斌。两年后的现在,她已经成长为娘家人家政公司的管理人员,月薪800元,负责公司的档案管理、网页制作,接待和与客户洽谈,并学会了如何化妆。
“破烂经理”的致富经
礼县计生办主任两年前曾打电话给陈志斌说:小陈我可得好好感谢你,以前礼县哪家超生,我拿他没办法,因为他家只有一条破棉被,现在好了,我可以把他们家的电视机搬走了。
礼县的变化不止这些。
1990年,礼县全县财政收入总值仅300万元,而到了2001年,仅通过邮局从全国各地汇回礼县的款项就达6000多万元,其中不包括进城打工者过年亲自带回去的钱。
1990年,礼县全县没有一栋楼,而现在处处可见楼房林立。县政府曾专门做了一个统计,凡是在县里盖楼、开饭馆招待所、开小卖部做小买卖的,全部是有过进城务工经历的。他们从城里带回去的不止是现金,还有城市致富发展的经验。
而更让陈志斌欣喜的变化是,以前,他从礼县带出来的小保姆几乎都是文盲,但是现在,基本上能达到小学以上水平,因为先前进城务工的人为家乡的财政作出了贡献,使得后来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从而使新一批走出山区的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陈志斌在北京家政行业中有一个“破烂经理”的绰号,大到公司的所有设备,小到他身上的一条领带,都是别人用旧后给他的,他说这些东西,有就行了。
陈志斌说,1995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可以买房买车了,但是一直没买,而现在,他的公司出现了亏损。
亏损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公司在北京市家政行业中有两个惟一:惟一一家替外地保姆进京先期垫付路费、培训费、住宿费、伙食费,惟一一家给外地保姆上三险的公司。
陈志斌招收的外地保姆中,大概有1/10的人会中途偷偷跑掉,于是公司先期的垫付款自然无处追讨,为此,他的爱人告诫他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他的回答是,把爱人派到礼县,让她亲自去感受,什么叫需要帮助。
2003年12月,民建(陈志斌是民建会员)的热心同志专门派懂经营的人来娘家人帮助陈志斌改善经营,陈志斌说,除了这两个惟一,其他的措施都能接受。
他说,因为他知道市场的定律:有规范才会有发展。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4年2月上半月)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