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冀文海 东北要振兴,生态须保障。几位研究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定不要忽视生态建设。 闻大中: 应强化东北大平原的生态建设 东北大平原(包括松辽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总面积约4000万公顷,占辽、吉、黑三省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区内总人口约5800万,占三省总人口的55%。该区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北大平原越来越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闻大中委员介绍说,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东北大平原的黑土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三分之二的耕地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黑土层已由原来的60~70厘米厚减到30厘米左右;在中南部地区,特别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地区,钢铁、冶金、采矿、石油化工等产业集中,长期以来“三废”治理的欠账较大,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城市和工业废水大量流入到农业地区,使一些农业土地受到严重的污染和毒害;而在约占东北大平原面积三分之一的西部,与科尔沁沙地相邻接,生态环境脆弱,分布有总面积达200万公顷的风沙土,320万公顷草场已有80%以上的面积严重退化;还有,因大规模农业开垦,使东北大平原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的生物种类已减少了25%。 他指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对这些问题有所重视,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还未能有效地遏制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继续恶化的势头。当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强化东北大平原的生态建设。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会同三省对东北大平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和普查,依据调研和普查,及时启动有关东北大平原的生态建设工程。 刘于鹤: 东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应延期 作为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刘于鹤委员去年8月随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天然林保护和湿地保护考察组到黑龙江、吉林作了考察。他说,林业自身的规律是周期长,森林资源的恢复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经国务院批准的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中,工程期确定为2000年——2010年,共11年。这个工程规划期限要放长远一些,工程目标也应分近期、中期目标和终极目标。天保工程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建成两大体系,即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真正步入良性循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林产品的需求,还可满足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牛文元: 将循环经济注入老工业基地改造 著名生态专家、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研究所牛文元委员说,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过程,第二种是以“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后者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大大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牛文元认为,振兴东北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式,而重视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成为改造老工业基地的有效途径。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他建议充分挖掘潜力,找寻伴生资源,并把废弃物开发利用作为接续产业。有计划地开采伴生资源并以深加工形式创造效益。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