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林娜 彭岚兰)昨天本报8版报道了《女硕士能否当上高薪保姆?》,今天记者前后接了20多个电话,这些人有的是私企老板,有的是律师,他们都非常关注郝女士的境况,希望能帮上忙。
找保姆的人少 看中才能的多
记者发现,在这些探询郝女士情况的电话中,请她去当保姆的人很少,更多的是询问与郝女士所学相关的工作。张先生打来电话,为他一个当私企老板的朋友来打听,希望能与郝女士见个面接洽一下。他表示,只要这个人能力够,一万元钱的月薪可以接受。
而律师事务所的周先生看中的是郝女士当律师的经历,他们已经安排了具体会面时间。
重庆的于先生委托在北京的同学,希望能邀请郝女士去四川发展。在电话中于先生表示,他读了报纸之后,觉得郝女士素质比较好,于先生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就萌生了共同创办公司的想法。
见了第一个 有意向的雇主
“我们谈了好长时间。张先生问了我太多的问题,我都记不住了。”郝女士一听是记者,忙不迭地说,“谈得还行,他对我的印象挺好的。他要给他当私企老板的朋友介绍一下,才能有回音。”
记者又拨通了张先生的电话,张先生说:“她具有一定的学识,有很多想法,给我的印象也很好。但是我觉得,她做保姆不太合适。”
张先生认为,高级保姆相当于高级技工,其实现在挺缺这种人才的。“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根据什么提出月薪一万的标准?可是她的回答并不能说服我。她说可以给雇主开车、谈判、当助理,给我的感觉这不是保姆的范畴。如果她能做出地道的地方菜,有教育学等基础知识,能为孩子做文化辅导,或者收拾家务能像酒店服务一样,那我觉得还可以,可是很遗憾,她对这些没有基本的概念。”张先生一语中的。
从众多的探询电话中,记者感到,想与郝女士直接接洽的人或多或少地都表现出对郝女士能力、水平真实性的怀疑态度,他们表示在聘用过程中会严格考查。
记者截稿时,郝女士打来电话说,晚上她要去见一个想聘她去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热心人。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