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黄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透视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12日08:27 荆楚在线-湖北日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今年全国“两会”,两大现象令人瞩目: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发展观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的“关键词”。二是对片面追求GDP的严重质疑,从理论界普及到基层代表,有人套用尼采《偶像的黄昏》大胆预告——我国进入“GDP崇拜”的黄昏。
在黄石,这两大现象受到关注的程度丝毫不逊于北京。对以资源型工业城市闻名的黄石来说,上述两个话题更具有现实针对意义。
“鄂B”最风光
2003年,黄石经济可谓“满面红光”:全年实现GDP27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9.05亿元,被视为1998年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其中,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尤其引人注目。
黄石市招商办提供的统计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市共引进市外资金项目211个,实际到位资金30多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9个,过亿元项目18个,过5亿元超大项目4个。到年底,在建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67个,其中去年新开工41个。
提起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黄石人最为乐道的是鄂港经贸洽谈会和厦门高交会。在香港经贸洽谈会上,黄石市派出了数百人的庞大代表团,是黄石市有史以来在境外举办的最大一次招商活动。当场,签约项目34个,规模之大、项目之多、引资之多大大超过预期。香港媒体惊呼“黄石牛气冲天”;黄石媒体用上“‘鄂B’最风光”的醒目标题,大有扬眉吐气之快感。
也难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时代声名远播的“黄老二”沦落至“老五”的位次,黄石人当然输得不甘心。长期以来,庞大的国有企业群落和坚如磐石的产业结构,无形中大大抬高了黄石的改革成本。这几年,黄石一直负重前行。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黄石迫切需要“外力作用”。2003年,市委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定为“三件大事”之一,希望撕开黄石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号令既出,一股全民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的热潮迅速在鄂东南大地兴起。
受去年招商引资业绩鼓舞和刺激,今年黄石市再提新目标:完成引资53.5亿元,其中外资1.99亿美元,内资37亿元,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5个。
“烟囱经济”卷土重来
就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为黄石经济重要增长点和推动力之际,有识之士却愁上眉心:在黄石市新引进项目中,相当一部分属于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有人戏称,“烟囱经济”卷土重来。更令他们心忧的是,这个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家似乎沉浸在成绩斐然的快乐之中。
愁者并非“从鸡蛋里挑刺”,更非杞人忧天。
在大冶,灵乡镇引进球团厂,陈贵镇随即跟着上“兴成钢铁”,让人不由想起上个世纪50年代“大办钢铁”之风。铁(铁山)贺(贺胜桥)线上一衣带水的还地桥镇和保安镇则为水泥项目“同台竞技”。前者引进湖北华祥,后者则从浙江引来尖峰集团,双方不约而同地将年产目标瞄向500万吨。就在他们的身边,秀山集团和鹿峰集团的现有年产规模在200万吨左右。与此同时,总投资8亿元的华新水泥6号窑建设正如火如荼,一期工程有望在本月点火投产。
在阳新,总投资8亿元的鸿俊电解铝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2月中旬建成投产。距离鸿俊大约10公里处,阳华铝业“炊烟缭绕”。临近长江岸边的半壁山农场、万兴铝厂进行了扩建。
在城区,围绕锌、铝、铜等金属冶炼和加工的招商项目更是遍地开花。2月份召开的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各城区提交的交流材料中,涉及上述项目的笔墨随处可见,成为“重复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一位市人大代表在表述面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潮的心境时,用了这样的语句:“快乐并痛着。”
这盆冷水该不该泼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透露,去年我国在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上分别增长了96.6%、92.9%、121.9%。这种“天文数字”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黄石,显然是这股投资热中的“活跃分子”。
去年底,中央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力图扭转上述行业投资狂热问题。今年,多次强调遏制部分行业投资“虚火”过旺。
但是,部分地方对中央的“宏观调控”置若罔闻。据调查,造成这一局面的表面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这些新企业基本上由民营资本投资;二是部分地方坚持认为,他们引进此类项目,是为了改变单纯出售原材料的状况,增加产品附加值。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田奋飞认为,深层次原因是这些行业投资块头大,短期内可使GDP大幅增长,从而有利于干部体现“政绩”。对黄石来说,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仅导致近期开工的一些钢铁、水泥和电解铝企业深受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原有大中型企业。因为控制放贷,冶钢集团正常生产贷款一度受阻。
对黄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热该不该泼冷水?
有人认为,势头刚刚确立,这时候泼冷水会打击多方积极性。同时,矿产资源是黄石的比较优势,招商引资应该围绕优势展开。
也有人认为,黄石本就是“钢筋水泥的丛林”,不少企业至今仍在生死边缘挣扎,如今又大规模引进这类项目,而且不乏污染性项目,让人实在看不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政协委员说,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及时调整项目结构,黄石即使没有近忧也会有远虑。如果听任抢夺和浪费,黄石的资源优势将会消耗殆尽。
项目畸形问题,引起了黄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王振有、市长肖旭明明确指出,要跳出资源束缚,设立项目门槛,优化项目结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