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人物:土登尼玛活佛的“三件事”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13日16: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三日电 题:土登尼玛活佛的“三件事”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土登尼玛活佛个头不算高,常戴一顶毡帽,总是面带微笑。他有一颗对研究与传播藏学文化不知疲倦的心。
来自四川的土登尼玛,四岁开始就成为康定塔公寺、金龙寺的活佛,进入研究机构从事藏学文化研究,至今已约二十六年。如今他经常在伦敦大英图书馆等地继续从事藏文古籍的整理研究。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尽力参与一些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而已。
忙碌的事
提起土登尼玛,不能不言及他做的两件事。其一,参与了《藏英大辞典》的翻译出版。这部三卷本的大辞典,脱胎于他更早前参加编纂的《藏汉大辞典》。为了翻译这本六万多词条的工具书,“官学”都未上过的土登在接近五十岁时始习英文。在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合作下,经七年多时间,《藏英大辞典》的翻译与编辑工作已结束,第一卷前年已面世。
其二,对《大藏经》进行对勘。身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对勘局副局长的土登尼玛介绍,这项该中心组织的庞大工程大约已进行了十七年,计划在二00七年全部完成,任务是对这部典籍的诸多版本细致对勘。目前,《大藏经》佛陀部分的对勘已进行三分之一,而论注部分已接近完成。这部经文典籍中,不仅包括佛说的“三藏”的释文,亦有藏医学、词藻、梵文、逻辑学等“十明学”的各方面内容,极具文化研究价值。
牵挂的事
当然,除了书籍,藏学文化还体现在古建筑等方面。土登希望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今天,对古籍、古迹的保护力度能继续提升。对于日趋热闹的藏区旅游,土登认为,在相关的商业化操作的同时,也要统筹兼顾,注重民族的文化、风俗,以及环保。他相信,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开始受到注意。
几乎每年都自费飞到北京参加人大会议的土登尼玛,此次向记者提起一个令他颇有些担忧的问题:藏医药的保护。他感到,现在假冒藏药比较多,尤其一些所谓有“春药”功效的“藏秘、藏药”。他说,这非但直接影响民众健康,也会让人对藏医药形成不好的印象。
惬意的事
在土登尼玛看来,中国对藏学文化的保护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视。比如,在他长期生活与工作过的四川甘孜,就专门对藏文古籍进行着整理、登记造册。
不过,土登尼玛并不满足于此。他说,古籍年代久远,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都会造成它的损毁,如虫蛀、火烧等,均可能造成一些古籍的流失。他希望,在对古籍原件好好保护的同时,还要利用扫描、数码化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复制,并放在条件好的地方保存。他说,这是一种文化贡献。
土登尼玛曾在美国知名学府哥伦比亚大学当过访问学者,如今仍经常做“空中飞人”穿梭于多个国家。他看到,海外有不少研究机构也重视研习藏学文化。对他而言,自己能参与到本民族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工作中,亦是一件惬意之事。
投身藏文化研究保护近半辈子,六十岁的土登尼玛说,自己从不觉枯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