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昨闭幕 政协章程修正案获通过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13日02:03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1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号召,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记者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3月12日下午,几位委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摄
几位委员在会议结束后走出会场,握手道别。新华社记者 高 洁/摄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闭幕会。
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在主席台就座。
下午3时,闭幕会开始。贾庆林宣布,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229人,实到1998人,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经过逐项表决,通过了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政治决议。会议还通过了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章程修正案以1833票赞成、52票反对、113票弃权获得通过。
贾庆林说,这次大会开得圆满成功,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鼓劲的大会,是一次取得丰硕成果的大会。在会议的进程中,我们认真履行人民政协的职能,围绕政府工作报告阐述的2004年的主要任务,协商讨论、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积极参与修改宪法的讨论,并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们修订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为全面推进人民政协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继承和发扬了历届政协民主协商、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肝胆相照、相互尊重,畅所欲言、共商国是,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所具有的生机和活力。
政协章程主要修改16条 对委员权责作出明确规定
政协委员应具备七个基本条件
据新华社电经过充分审议、讨论,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12日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全国政协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政协章程修改的主要内容。根据各个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次比较重要的修改可以归纳为16条,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确定人民政协指导思想
原有的政协章程,只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没有明确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这次章程修改,在章程总纲第五自然段增写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明确了指导思想的表述,非常必要。
此外,章程还增加有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内容,增加有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等内容。
对政协各方面进行完整表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写入政协章程;把表述人民政协性质的三句话和表述人民政协职能的三句话进行了规范和调整,重新写入章程;把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写入章程。这些对政协事业的发展和政协工作的开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委员权责作了明确规定
章程修正案根据章程关于人民政协政治基础等规定的表述,在第二十四条末分两款增加关于委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对委员的基本要求。基本条件实际上是七条:1.热爱祖国;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拥护社会主义事业;4.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5.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6.在本界别中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7.有参政议政能力。基本要求实际上是三项:1.要密切联系群众;2.要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3.要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政协性质和职能对政协委员的基本要求,是必要的、适宜的。
对履行职能程序加以完善
这次修改章程,还对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和程序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明确规定了政协换届大会预备会议的程序,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政协换届大会新老衔接程序不顺的问题。对政协界别和委员产生的程序也作了必要的规定和补充,使政协章程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
“两会”今日议程
上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团小组会议审议拟提请表决的宪法修正案草案和关于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的决议草案。
下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团小组会议审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