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科技走进战争 网络成为永不停息的新战场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16日09:33 来源:解放军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曾几何时,战争看似很遥远,那血与火的拼杀似乎和战场外的老百姓扯不上关系。如今却不同,无论你是何种身份、身在何处,一台电脑就能拉近你和战争的距离。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另类战场。
坐在家中上战场
参加战争如今已不再是军人的专利。西装革履的计算机软件专家、精通电脑的十几岁的中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在家中打仗”。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网军”就是利用网络对北约进行了全面抗击。他们在网上揭露北约狂轰滥炸的行径,通过窃取北约情报实施及时的空袭预警,还对北约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攻击,导致白宫网站一整天无法工作,“尼米兹”航母的指挥控制系统也被迫停止运行达3小时。
在“网军”中,“黑客”占了很大比例。但不是所有的“黑客”都是“网军”。一些经常在绝密军事核心领域里游来荡去的“黑客”,有的只是出于好奇,有的是为显示神通,有的仅仅是顺路“拜访”,但他们的破坏作用令人吃惊。
早在1979年,年仅15岁的美国少年“黑客”米尼克就闯入了“北美防空指挥中心”网页,将美国瞄向苏联所有核弹头的绝密数据资料一览无余。1998年正当美国忙着为“倒萨”作准备时,一名13岁的以色列小孩又潜入了美国国防部的绝密网站,致使其电脑网络瘫痪整整3个星期。小家伙甚至拥有了调动美国舰队、号令核武器发射、指示B-2轰炸机紧急起飞的能力。此类“闹剧”不胜枚举。五角大楼专家认为,目前美军军用计算机每天受到“黑客”的刺探不下500次,其中被发觉的仅有25次,而向安全保密官员报告的只有2~3次。
军事机密网上“走”
每天,看不见的“战争”都在网上悄悄进行。某些国家利用垄断的硬件、软件技术无孔不入地偷窃机密。比如,通过在信息系统中安插BO等特洛伊木马,攻击者可以实时监视系统操作,甚至直接截取键盘输入来窃取信息。一些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在网上聊天时把自己的工作情况搬上了毫无防护的页面。殊不知,这些信息很有可能顺着网络成了情报机构的囊中之物。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1998年5月,印度在核试验前后一星期中生成的数千页绝密资料和电子邮件不翼而飞。印度官方对此事矢口否认。不久后互联网上竟戏剧般地公布了其中部分核资料。最近国际地下“核黑市”更是令布什政府毛骨悚然。这个“核黑市”组织严密,能出售生产核武器所需要的材料和技术。“基地”组织号称拥有的核武器就是通过这条通道获得的。
此外,互联网上能订购的民用产品也可用于军事目的。美国媒体报道称,伊拉克曾从互联网上花几十美元订购干扰器。该干扰器可以影响精确制导炸弹的命中精度。从互联网上轻易获得的民用夜视仪、瞄准镜等装备也可以直接用于军队提高“夜战”能力。
“易攻难守”好藏身
破坏力惊人的网络恐怖主义正在成为世界的新威胁。借助网络,恐怖分子不仅将信息技术用作武器来进行破坏或扰乱,而且还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招兵买马,并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指挥和联络。这是因为网络战场“易攻难守”好藏身。
1997年泰米尔伊拉姆“猛虎”组织就曾利用网络进攻斯里兰卡驻世界各地的使、领馆,致使这些使、领馆的电脑堵塞死机。而本·拉登“基地”组织更是筹建了电脑信息网络,依靠互联网电子函件和电子公告板进行通信联络。被美国列入恐怖组织的哈马斯经常利用“聊天室”进行沟通,通过电子函件协调其在加沙、约旦河西岸和黎巴嫩等地的行动。哈马斯认为通过因特网传递信息是安全的,因为对手不可能准确地监视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
网络技术的发展渐渐揭开了军事王国的神秘面纱,使百姓前所未有地靠近战争。但与此同时,社会与军事系统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易损和脆弱。来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