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战周年时的欧美关系:互有所求 冲突根源如故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19日21:07 来源: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柏林3月19日电(记者黄泳)去年伊拉克战争打响之际,西方舆论戏称,战争中“第一个倒下的是跨大西洋关系”。由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甚至威胁要否决美国在联合国提出的动武议案,美国与其欧洲大陆主要盟国的关系陷入了严重危机。一年来,虽然法德等“老欧洲”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所缓和,但冲突的根源依然存在,跨大西洋关系的沟壑仍在加深。
欧美互有所求 关系有所缓和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欧美关系并没有继续恶化,而是双方先后采取措施,试图修补关系。虽然法国、德国等在反对用武力解决伊拉克危机、联合国必须在伊拉克发挥主导作用等原则问题上的态度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在具体外交行动上则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没有反对美国在伊战后向安理会提出的有关决议,而且对美减免伊外债的呼吁表示响应,甚至不阻拦北约正式出兵伊拉克。对于欧洲国家来说,跨大西洋联盟目前仍是欧洲安全的“基石”,因此吵架归吵架,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暂时还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虽然在伊战之前以及战后初期扬言要以贸易制裁报复法德等国的反战立场,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美国所谓的制裁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政治上,美国曾故意冷落“老欧洲”,最近却频频表示出和解姿态,包括邀请德国总理施罗德在时隔近两年后再访白宫、美国总统布什准备出席在法国举行的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等。布什政府的这些举动说明,美国意识到外交方面必须借助“老欧洲”的力量,特别在战后伊拉克陷入困境的情况下,美国更希望欧洲盟国能助一臂之力。
欧美冲突的根源依然如故
欧洲舆论认为,去年“老欧洲”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较劲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欧洲与美国在建立冷战后世界安全秩序问题上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欧洲国家赞成世界政治“多极化”,主张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全面解决国际安全问题,而美国则力图保持以其为“盟主”的世界“单极化”,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利益之上,欲利用超强军事优势解决其面临的各种“威胁”。二是欧盟的崛起导致与美国的冲突。欧盟在经济实力上已经与美国平起平坐,欧盟,特别是其主要成员国,自然不甘心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再屈从于美国,因此在捍卫自身利益方面态度坚决,甚至不惜顶撞美国。
一年来,欧美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仍在持续。欧洲国家主张联合国应该尽快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美国则借各种理由让联合国在伊的作用“边缘化”。欧洲认为稳定中东局势的前提是解决巴以冲突,美国则鼓吹在中东地区的首要任务是推行“民主化”。欧洲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在加快,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欧洲在独立防务建设方面的决心更加坚定,而美国则担心欧洲在防务和安全方面与其争夺“主导权”,对欧洲防务建设越来越挑剔和不放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与“老欧洲”之间的紧张关系虽然有所缓解,但欧洲对美国的不满却有增无减。据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今年3月最新的民意测验,法国和德国对美国有“好感”的人分别只有37%和38%,而去年5月份还分别为43%和45%。即使在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对美国有“好感”的人也已从去年5月的70%下降到今年3月的58%。
“新欧洲”对美国亦有怨言
去年伊拉克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似乎分为两大阵营,即反战方的法德等国,以及紧随美国的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一些东欧国家。美国甚至用“老欧洲”和“新欧洲”来分别称呼反对和支持自己的欧洲国家。“新欧洲”国家虽然出于种种考虑追随美国的伊拉克政策,但回报却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最近西班牙大选,执政的人民党出乎意料地败给工人社会党,其主要原因就是马德里恐怖爆炸事件证实了公众对恐怖分子实施报复的担心,从而用选票惩罚前政府追随美国的政策。另一个“新欧洲”阵营的主要成员波兰对美国没有给予放宽移民政策的优惠心存不满,日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也提出质疑。这些国家态度的转变,无疑加强了“老欧洲”在欧美关系中的地位。
由于欧盟主要国家与美国在安全利益和战略观念上的差异继续存在,以及欧盟的进一步崛起势必影响美国的“老大”地位,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欧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增加的可能不能排除。(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