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参事:我国艾滋病防治观念与行动须同步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28日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七日电(记者张量)近日联合国驻华机构在京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艾滋病在中国开始进入快速传播期。如何有效遏制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二十六日国务院参事室专门召开的艾滋病防治研讨会上,来自各部门、机构的专家、学者认为,新一轮艾滋病防治大战的根本胜算在于观念的转变。
上海市政府参事杨绍刚先生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艾滋病对于中国人,已不再是“外国人才有的病”,而今天“恐艾”空气的弥漫又使艾滋病在中国走向另一个极端——审理“艾滋小偷”的法庭上,审判员的手套、口罩却成了媒体关注的主角。他认为,正确对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国务院参事室是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兼有爱国统一战线与咨询性质的政府工作部门,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沟通与社会各界联系的重要渠道。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国务院参事室发挥资源优势,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
在研讨会上,有关参事提出的建议中提出,中国现有艾滋病方面的法律法规多是从限制艾滋病患者角度立法,在加快健全相关立法的进程中,保护艾滋病患者权益、关爱艾滋病人应成为新的立法基点;媒体对于艾滋病问题应全面、系统、持久地报道,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艾滋病预防的科学引导,帮助公众建立个人预防对策,宣传社会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关爱和人格尊重,纠正人们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偏见与歧视。
对于现实生活中具体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杨绍刚先生强调,应改变观念,积极推广安全套,阻断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转变对吸毒者的政策,将吸毒者视为“病人”和“受害者”来对待,从而行之有效地杜绝艾滋病通过吸毒途径的传播。
与会参事与专家指出,这些观念的转变将为防治艾滋病创造宽松环境,社会对待艾滋病的观念必须与防治行动同步,才能适应新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