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撰稿: 曲 伟
东北地区是全国国有经济比重最大的地区,黑龙江省又是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最高的省份。2002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为79.6%,高于全国(40.8%)39个百分点。
由于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占据全省经济主体地位的多数,企业缺乏生机活力,除大庆油田以外的国有企业资金利税率、资产回报率远比非国有企业低;与世界90%以上、全国60%以上私有经济对接与合作,遭遇到严重的体制、机制、政策障碍,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方面严重滞后;特别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出现“空壳”、“冰棍”现象,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投资注入国有企业多少资金,都难以填补“无底洞”。诸如,黑龙江省年产百万套轮胎、在全国曾独占规模优势的桦林橡胶集团,亚洲最大、全国第一优势的哈尔滨亚麻集团,在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企业秋林集团,在全国最早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北满特钢集团,在全国曾经一度领先的佳木斯造纸集团,都先后出现资不抵债、难以为继局面。
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旧有体制的弊端。因此,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把第一突破口选择在超常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上。国家应支持黑龙江省推出一批资不抵债的大型国有企业实施破产,在实施破产后向国内外转让出售;国家应支持黑龙江省推出一批目前经营状况尚好的大型国有企业,采用市场机制面向国内外企业出售产权.
第二突破口:要在超常规打造提升支柱产业上实施重点突破。东北地区是中国最早进入工业社会的地区,黑龙江省在东北地区工业总产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2002年占37.7%),但是必须解决支柱产业面临的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解决支柱产业装备严重老化,缺乏竞争能力问题。二是解决支柱产业国有比重过高,缺乏生机活力问题。三是解决支柱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改造能力问题。四是解决支柱产业没有实现优化重组,缺乏规模效益问题。
第三突破口:要在超常规解决历史包袱掣肘上实施重点突破。黑龙江省要在东北振兴中取得实效,不仅需要自身做出艰苦努力,而且急需国家帮助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三大包袱:一是突出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问题。黑龙江省企业办社会战线最长,石油、森工、煤炭、农垦、军工、铁路等行业企业办社会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办医院、办学校、办幼儿园,办消防队,还办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企业负担也最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仍有120亿元需要企业开支。不卸掉这些本应由政府负担的开支,企业就无法轻装前进,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振兴老工业基地就没有希望。二是突出解决国有企业历史挂帐包袱问题。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历史挂帐现在大约还有100亿元以上,有些企业已经空壳,有些企业不堪重负,不卸掉历史挂帐包袱无法生存发展。考虑到这些挂帐包袱有些是历史上不合理的价格因素造成的,有些是指令性计划之下产生的,有些是企业办社会负担转移的,当然也有些是经营不善出现的,客观的原因居多,国家应当一次性帮助这些企业卸掉包袱,使东北振兴脱离计划经济时期包袱的掣肘。三是突出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黑龙江省又是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最多的省份之一,如果不把他们全部纳入养老社会统筹,企业无法负担。
第四突破口:要在超常规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上实施重点突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对内对外开放不足,外贸依存度、外资吸引数、劳务输出数都在全国位居下游。尤其是对GDP拉动的一架重要“马车”——外贸进出口占全省GDP的比重2003年预计也只有11%,低于全国(55%以上)44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要跟上东北振兴步伐,必须在实施大开放战略上有所作为,在吸引外资内资、扩大进出口贸易、发展劳务输出、增加国际旅游创汇等方面取得突破。
第五突破口:要在超常规做强优势特色产品上实施重点突破。黑龙江省具备实现在东北振兴中再创辉煌的客观条件,至关重要的一条是,黑龙江省拥有诸多全国第一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品,应在支持做大做强这些优势特色上寻求突破。
第六突破口:要在超常规支持民营经济振兴上实施重点突破。黑龙江省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2003年,全省工业中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只有10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4.2%,低于全国民营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11.7%)7.5个百分点,这是黑龙江省企业缺乏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快的主要症结所在。
第七突破口:要在超常规解决资源城市发展上实施重点突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最大脆弱环节是大庆油田产量下滑,价格因素不可抗拒。我们不能把希望总是寄托在石油涨价上,事实上世界石油价格不可能总是居高不下,也不可能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因此黑龙江省必须更加未雨绸缪,加快发展接续产业。
第八突破口:要在超常规营造区域竞争优势上实施重点突破。作为“东北现象”比较明显的黑龙江省更应当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契机,加速建立黑龙江省经济的中心区和先导区,从打造以哈尔滨、大庆为主的强势经济带上拉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第九突破口:要在超常规调整财政分配格局上实施重点突破。2002年,黑龙江省人均GDP1050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00元)20%以上,而职工人均收入却只有992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422元)20%以上。黑龙江省人均GDP高而职工人均收入过低的问题,不仅不利于贯彻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不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不利于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引进和留住人才。
第十突破口:要在超常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实施重点突破。一是推进中俄黑龙江大桥建设。当务之急是加快黑河至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黑龙江大桥建设,否则不仅从俄罗斯进口部分木材、矿产需要绕行1500公里从绥芬河口岸过货,造成运输成本过高,制约经济贸易合作,而且导致中俄之间最大的石油合作项目和关系我国能源安全的通道受阻。因此黑龙江省要以更大的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加紧对俄谈判启动黑龙江大桥建设,呼吁及早消除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瓶颈”制约。二是加快黑龙江省对俄口岸和通道建设。抓住国家支持改造对俄贸易铁路通道和边境口岸设施的机遇,针对黑河、绥芬河两大口岸基础设施条件简陋、通过能力不足,已经不能适应对俄贸易进出口增长的需要的问题,要重点投资在两市对俄口岸投资建设功能完善、容量提升的大通道,与俄罗斯联合扩建江海联运通道和绥芬河到纳霍德卡通道;在国家支持对俄边境口岸设施改造中,要将口岸公路一并改造升级,使口岸通关功能更加完善;尽快开通哈尔滨经由绥芬河至波格拉尼奇内、东宁至波尔塔夫卡口岸至俄罗斯远东港口道路运输线路。三是加快黑龙江省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中央明确支持黑龙江省铁路建设的机遇,争取率先启动纵贯东北东部地区的铁路工程我省路段,加快完成黑龙江省“北安—黑河”铁路由地方铁路升格为国家铁路的工程,加快建设绥芬河铁路复线扩展到东宁的铁路建设。四是加快黑龙江省第三方现代物流枢纽点的公路建设。五是加快构筑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利用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势和铁路、公路营运里程较多的优势,抓紧构筑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城市的大市场、大口岸、大保税库等商贸物流设施,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在俄罗斯远东地建设。利用我省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势和铁路、公路营运里程较多的优势,抓紧构筑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城市的大市场、大口岸、大保税库等商贸物流设施,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支持黑龙江省企业走出去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主要城市建立以大市场和大保税库为重点载体的基础设施,为黑龙江省大开放、大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来源于《中国改革》杂志)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