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
世界经济论坛(WEF)2003~2004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揭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继续下滑,比上一年度又下降了4位。
导致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公共制度改善指数和宏观经济环境指数继续出现大幅度下滑,前者下滑14位,后者下滑19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考核评价指标的调整,其中一项“政府开支”调整为“政府浪费”。
说到“政府浪费”,国外的多类、多项研究报告及国内学者的文章早已毫不忌讳地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少数国家之一,行政效率则是世界上最低的少数国家之一。应当说,排名的结果与研究的结果具有趋同性。
“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强烈反差让人汗颜,与以往类似的“不利”评估出炉后的情形相似,立马有人站出来解释说,对这类报告要“客观分析”,“不能全部信以为真”。
“客观分析”的前提是摆事实,讲道理。我们不妨也举几个实例分析之:
百姓议论较多的,是公务用车。官方媒体报道说,国内党政机关每年的公车耗费超过年度国防开支,同样养一辆车,消耗是社会车辆的6~8倍,效率却只有出租车的1/5。
较之公车的消费和低效率,各种不可胜数的大小会议的浪费和低效率恐怕更为惊人。今年全国“两会”注重精打细算,控制就餐经费,减少会议用车,缩短4天会期,一系列节俭措施的推出,节省了数百万元会议经费。
看央视《新闻联播》就此所作的综述,我很有感触。皆因我也参加过多年的地方“两会”报道,对会议保障的“周到”程度曾大为感慨,对其间的浪费和“漏洞”深感无奈。我还参加过上千次各色会议,有些会议之无聊、之空泛、之奢侈,我都不好意思落笔。
一方面,我为新一届中央政府厉行节俭,从“两会”做起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对今后各种会议能否都比照今年全国“两会”的节俭做法持有疑虑。
把“政府开支”改为“政府浪费”虽系老外所为,针对的是所有列入国际竞争力排名国家的政府,但我觉得,它对咱中国的国情似乎更具针对性。这样说不是把正常的政府开支也混同于“政府浪费”,我没这个意思,我想老外也不是这个意思。
有人站出来“教导”我们,“无须对排名过分较真”。可我不这么看,从哪些是正常开支、哪些属浪费的角度,很有必要较真!
一要较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滞后的真。政府开支来自纳税人缴纳的税金,“政府浪费”也全部得由纳税人埋单。杜绝“政府浪费”,就得对政府开支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实施全民监督。很显然,这一条眼下远远没有做到位。有一个省,在今年的省级部门预算中,有5个部门仅用于机关幼儿园的拨款合计就高达3000多万元,社会舆论由此质疑:“养公务员应该,养公务员的子女不应该!”
二要较政府职能转型滞后的真。新一届政府已经明确把自己的职能定位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但要使各级政府的政务都围绕这些职能运作,仍然不易。因为,对许多具体的政府部门来说,转变职能不仅是个思想通不通的问题,更是部门利益能不能割舍的问题。
综上所述,将“开支”改成“浪费”虽系老外所为,但对我们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批评,也不是与咱中国过不去,它更是一种鞭策,是一股推动我们加快改革的“外力”。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