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事件
据今报时政版这两天报道,沈阳北站广场摘掉“大口罩”,广场上的乱罚款行为将被全部取消。
一位社会学家曾说,判断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从这个城市的公共厕所和火车站便可见一斑。这个例举包含了对文明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一个是国民素质的高低,一个是公共管理水平的优劣。这其中,作为最主要的公共场所之一,人们都把火车站比喻成一个城市的窗口,从这个窗口折射出的美丑,直接影响人们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
对沈阳而言,外地人对她的最感性认识大多在于走出火车站后的环顾四周。沈阳站古朴,隐显东欧风韵;沈阳北站现代,高楼鳞次栉比。“这个烟头是你扔的不,罚款十块!”往往就在印象形成的关键时刻,几个“大口罩”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揪住一个人不罚出钱,誓不放手。对于这大煞风景的一幕,很多外地人记住的不是那个人的不文明行为,而是那几个卫生管理人员罚款时的冰冷眼神。
长久以来,对于公共场所的管理,罚款等惩罚性措施成为管理者用以规范人们行为举止的主要手段,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一定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罚款这种管理手段的利益指向发生了改变,罚款成了创收的途径,也有了任务和指标。而随着这种改变,其弊端也逐渐显露,态度冰冷强硬,交钱后不给收据,可以讨价还价……
一方面是理所当然,袖系红箍和面戴口罩俨然成了罚款者的标志性打扮,路人视之躲避诚惶诚恐,而口罩后却可能是面带恣意,洋洋自得;另一方面是积弊难返,“大口罩”虽为世人诟病,并屡遭投诉屡被曝光,但却生命力顽强。
事实上,大多数的罚款行为既缺少良性的监督作用,又违背“宜疏不宜堵”的管理法则,甚至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授予的法理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沈阳北站取消广场上那些专事罚款的“大口罩”,不仅是一项顺应民意、颇具人性化的举措,亦是对以服务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的回归,更是对法律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