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音乐是人类最高级的语言,那么军歌所传递的则是军人的威武阳刚之气和金戈铁马之声,所表现的是军人“大江东去”般的豪情壮志和委婉多情的内心世界。从50年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到90年代的《为了谁》,从《血染的风采》的深情隽永到《咱当兵的人》的气势恢弘,无不令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军歌能激起人们心底那种异乎寻常的庄严感、崇高感,它是军队的灵魂,是军人的心灵家园。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蒋匪军。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这首《我是一个兵》,朴实、向上、节奏明快,昂扬的音符仿佛踏着人民子弟兵前进的步伐,让人激情澎湃。虽然它带有浓厚的革命战争年代的色彩,但仍让我们这些70年代出生、喜欢摇滚和时尚的人迷恋。战友们戏称,这才是我们军队歌曲的经典。不错,好的音乐和歌曲总是让人喜欢的,而且不分年代、不论早晚。
前不久,在央视的“同一首歌”节目中,又听到了久违的《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歌手苏小明那一身不变的白色西服和甜美而抒情的歌声,让人把安详的大海、水兵的甜梦、风和浪的悟性以及生活的理想,诗意般地连在一起。这是军歌的又一种风格,它委婉、宁静,如同微风徐来,杨柳拂面,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久久不能忘怀。
军歌是美的,但仔细琢磨,军歌的魅力却不止于此。《咱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小白杨》是当前军营中最流行的歌曲,是和平时期军人的写照,也是对军人的激励和鞭策。当地方的老板们为了赚大钱而忙碌时,当地方的学子们为了找到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而奋斗时,军人或在祖国的边陲站岗放哨,或在实验室兢兢业业地攻克科研难关,或在演兵场上进行艰苦的军事训练,用青春和智慧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歌中唱到的:“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还有《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它们所突显的正是军人平凡中的悲壮、平淡中的辉煌,从而使军人这一职业在越来越物化的现实社会中,显示出始终如一的理想色彩。时代在变,歌曲在变,军旅歌曲中流淌的那么一股气质却始终没有变,它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军歌已成为军人精神、气质的象征。军营中的歌声是最多的,也是最嘹亮的,饭前一支歌、会前一首歌,文艺会演前的拉歌,党团活动前的赛歌,军歌简直就是军营中各种活动甚至军营生活的前奏。而且连队唱军歌时讲究的不是旋律的优美、曲调的动人、声音的磁性,连队的歌声可能就像“一二一”那么单调,甚至还有可能跑调冒泡,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唱得响亮,唱得雄壮,唱得气冲霄汉,你是否唱出了军人的精气神,唱出了军人的飒爽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