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夏刚接受采访 |
李光复接受采访 |
主持人董雯嫣 |
播出时间:2004年4月11日 CCTV-12 23:50首播
2004年4月12日 CCTV-12 12:35重播
出镜记者:董雯嫣 编导:董雯嫣
嘉宾:夏 刚 电视剧《天下第一楼》导演
李光复 电视剧《天下第一楼》演员
导视:
董雯嫣:《天下第一楼》,话剧电视剧同时上演,为什么要看?
夏刚:《天下第一楼》和《大宅门》的不同是在于什么呢?在于《天下第一楼》可以成为经典,而《大宅门》它是那个时候的一个代表作。
董文嫣:电视剧能不能重复经典,《天下第一楼》导演和演员接受专访。
夏刚:(领导)给我们写了一个评语,就是说,“人艺””的舞台剧《天下第一楼》是新时期,是我国新时期话剧的经典;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三十二集电视剧《天下第一楼》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的经典。
导语:
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在话剧舞台上,《天下第一楼》可以称得上是绝对的经典剧目,16年来,演出了将近500场,演员换了两代人,戏还是一再的重排重演。这个月《天下第一楼》这部戏又成了文化热点,不仅是新排的话剧,要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连演半个月,由话剧改编的电视剧也是最近电视屏幕上的主打节目。是什么让一部戏演出了500遍,人们还看不够?我们先来回味一下剧情:《天下第一楼》讲是百年老字号,福聚德饭庄发展兴衰的历史,剧中的主人公卢孟实个人奋斗发达和落魄的历程,展现的是解放前北京城贫民百姓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命运。
我们今天将采访电视剧《天下第一楼》的导演夏刚,他的父亲夏淳先生就是话剧《天下第一楼》最早的导演,还有演员李光复,他在剧中是演堂头常贵。
访谈:
董文嫣:《天下第一楼》这个话剧演了将近500场,一再的重排,重演,而且现在夏导您还把它拍成了电视剧,很多观众还是要看,反复的看,这个剧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让观众这么痴迷?
夏刚:在80年代刚刚演出这个戏的时候,很多观众可能是抱着这种(心态),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刚刚从农村转到城市。农村的改革成功了,然后逐步的开始城市的改革,就涉及了很多企业的问题,比如说企业的所有制的问题,企业的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矛盾的问题,企业的经营者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他所得到的东西不相适应的问题。到底谁是,是经营者、还是工作者、还是老板,是这个企业的主人?
董文嫣:那我要这样理解您的意思,这个戏之所以成为经典,跟时代有关系?
夏刚:是原因之一,这么多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这个戏本身远远比这个主题更丰富,它有很多的人文的东西,人文的精神,它有很多人性化的东西,它的舞台演出形式是非常精美的,它的舞台演出节奏是非常紧凑的,所以人们在剧场里感受到的绝不仅仅是那么一个枯燥的主题。而感受到了非常丰富的艺术享受,就是人们忘了自己来看这个戏的初衷,或者是忘了自己最初感受到的东西,全盘接受这个戏作为一个艺术作品。
董文嫣(对李光复):您听到了这个戏被拍成电视剧了以后,就强烈的要求来参加演出,表示不管什么角色都愿意演,可是作为一个演员来说,不挑角色,只挑戏是比较少见的。
夏刚:我们有这个《天下第一楼》情结,整个我们《天下第一楼》话剧这个班子里的人都有这样的情结,不断地,不断地去丰富,我们现在演400多场还在挖掘。
董文嫣:您的这个情结的形成是一点一滴的,从开始演到现在逐步形成的,不是最早就对它有这么浓的感情?
李光复:不是不是的,不是的,逐步逐步地,一点一点,而是它所蕴含的这个内容,它所承载的这些东西,是一点一点挖掘,一点一点认识,甚至是一点一点丰富的。
董文嫣:您是从这个戏一开始演,就参加演出,到现在演了十几年,您对这个戏的这个认识在这期间是有变化的?
李光复:有变化的,绝对是有变化的,包括我最早是演二少爷,我演二少爷的时候,我对这个角色的认识也是逐渐、逐渐深入的,我们一共有三版录像,这三版录像我现在拿出来看这个二少爷是不一样的,我有每一个阶段的认识,每一个阶段的提高,这点说实在的比影视有一个好处,总是说影视是遗憾的艺术,就这么一下完了,不能再改了,这个(话剧)我可以不停地认识,而且根据我在生活当中的体会,我还可以去丰富它。
董文嫣:那(电视)连续剧里面这样积极要参与的演员多吗?普遍吗?
夏刚:我要说服的,很多都是人家特想来,但是我这个里面放不下这么多的人我得说服人家,好多演员,很好的演员,我说,对不起、对不起这次这个戏已经有人了,这次咱们下回得了,只能说这样的工作比较多。
董文嫣:对一个演员来说参加这样的剧目的演出到底能够获得什么呢?
李光复:首先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剧本,我们都特别感激何骥平,写这么一个有众多的非常鲜明人物的这么一个剧本,里面又蕴含了一个,包含一个很深刻的主题,演员都有一个冲动,看到一个好的剧本,好的人物,特别精彩的台词,哦,那演员就疯了,就入境了,我们演员经常有那种,比如说骑自行车,多亏那会儿没开车,开车就麻烦了,骑着自行车就“晕”进去了,然后就琢磨那个台词,旁边过来(一个人说)“神经病”,我(还在)骑车呢。你要真往里“晕”,演员就这样,所以一个好的作品,你像什么老舍先生的,曹雨先生的,现在何骥平先生的,一个好的作品,会培养一批演员,现在很多演员。包括“人艺”一些,非常棒的演员,都是这样的作家、大作家、可以说是世界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培养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