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案例
职称外语考试质疑声四起
职称热经久不衰,因为它是在现行体制下,一个人的身份、能力、水平的法定标识,直接牵涉到职务提升、级别待遇、奖金工资等实际问题。进入职称的殿堂,外语是必须过的一关。在现行体制下,你水平再高,能力再强,贡献再大,不论你的工作用得着用不着外语,只要职称外语考试不过关,职务就不可能晋升。
11日,全国又举行了一年一次的职称外语考试。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参加考试者付出的成本高,实际收益小,考试仅是走形式,在工作中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详见昨天本报)
■重点点击
英语不应成为判别人才的必要标准
英语教育是否全民化
英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学历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范围最广,教育持续时间最长的部分。
在最近的一次冬季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全国共有415万名考生参加。对此,谢克昌提出疑问:我们每年真的需要这么多直接使用英语的人才吗?
对于当今世界中英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谢克昌认为是毋庸置疑的。他说,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学,而是如何学,学多少,多少人应该学。就我国现状来看,在9年义务教育完成后,甚至高等教育完成后,实际使用英语的人究竟有多少?这一数字可能不易统计,但肯定有不少宝贵的人力、智力和财力被浪费掉了。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上海为了迎“世博”,北京为了迎“奥运”,都在城市中掀起了一股“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不少读者都认为“大可不必”,因为迎接奥运会不是靠说多少英语就可以办好的,而必须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英语教育地位是否过高
在现行的高考中,英语与语文、数学并列成为3+X的必考科目;大学英语没过级就毕不了业,老师学生不得不花太多的精力在英语上,专业学习的时间一再压缩;研究生的录取,英语在多数情况下具有一票否决权,很多在职人员放弃了专业进修和业务钻研,去苦读一个不知何时才能用到的英语,原因就在于职务、职称晋升的需要……英语水平高低已成为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门槛。谢克昌对这些现象提出质疑:“英语的这种地位是否正常?”
谢克昌说:“我们应该明确,英语教育仅仅是整体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部分,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是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不应当普遍性地成为继续接受教育和人才使用的必要条件。”
英语教育投入是否合理
英语教育的“一票否决权”带来了英语教育市场的蓬勃发展,这其中包括林林总总的培训学校、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考试、测验,种类繁多数以万计的英语课本、参考书、辞典,各式各样的教育器材,等等。据统计,英语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
对此,谢克昌提出,英语教育的显赫地位使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调。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新兴的轻工业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缺乏合格蓝领的“技工荒”,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工更是凤毛麟角,后继乏人。
英语教育能否以市场为动力
种种疑惑带来了谢克昌一连串的发问:现行的英语教育体系是把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还是已经沦为万金油式的人造知识、智力测验?是促进人才成长的利器,还是束缚人才的框框?
他说,判别人才标准不能仅看学历或职称的高低,更不能仅看英语水平的高低,而要看他为社会所作的实际贡献的大小。
他建议,应该明确英语教育仅仅是整体国民教育中的一部分,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是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分子,不应当普遍性地成为继续接受教育和人才使用的必要条件。英语教育应当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动力,扩大各种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满足人们自由的、不断开发自身潜力的正当需求。同时改革各类升学考试中带有强制性的英语考试和方法,给学生提供自己社会定位的空间和可能。赧周
过分夸大英语作用要误几代人
即使你真的精通了英语与计算机操作,你便能干出一番事业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提高了?也许说到底,还是大家因为追求一种功利性的东西而人为地造成了英语热:升初中、高中,考大学、考研究生,评职称争荣誉,似乎都与英语有关。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可以差一点,但那份英语卷得考出来,否则你就拿不到学位!不难看出,英语的过热与我国自上而下的教育导向有关。这个导向本身不错: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来强国富民,首先应当从学习语言开始。而且,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及网络通用语言,在经济一体化的信息社会,英语自然有其学习与运用的价值。但过分夸大英语的作用,不把握学习英语的度,这也许会误了几代人!晓骏
■观点交锋
重视英语教育政策不能变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国家重视英语教育的政策不能改变。英语当然要好好学,我们的各种资格考试和职业门槛强调英语,也无可厚非。这是因为,我们要认清现实,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以英语为主导的世界里。中国对外开放这些年来,之所以在对外交往、贸易、经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和进展,跟我们拥有一些优秀的外语人才是分不开的,所以国家重视英语教育的政策是必要的。现在英语教育方面出现很多问题,我认为是教学方法和应试考试造成的。
至于说英语课的时间太多,挤占了中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我觉得这种说法毫无道理。语言之间其实是相互促进的,学好英语本身对于更好地掌握汉语有好处。对于各种考试中应不应该考英语,我觉得应该,理由太简单了,英语是一个基本语言工具、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应该掌握。
全民化学英语不能盲目提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深圳市委员会主委、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观光:英语教育全民化不能盲目提,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需要、有条件地普及英语教育,比如深圳、上海等一些要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但是欠发达地区用不上这个东西,就没有必要。我也不大赞成在选拔人才和升学上过分强调英语。
对于目前大学的四、六级考试,我觉得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英语已经不是作为一种工具,而是死记硬背。有的同学四、六级都过了,但是仍然不会用英语。实践证明,这种考试形式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更不应该将这种考试和学位挂钩。我主张英语基础教育那一块应该在大学之前就完成,大学则侧重于英语的应用。
■众说纷纭
学英语是时代的需要
现在哪个大学生的论文不是用电脑打的,哪家银行哪家大公司不是电脑化办公的,英语又不是什么特别的洪水猛兽。知识无罪英文不好的技术人员看不懂国外的文献著作、说明书英文不好的管理人员不能适应国际化潮流。时代在发展只要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为什么不学﹖学英语潮是市场经济自主调节的产物难道你敢让自己的孩子不学英文不学电脑不学开车吗?到了社会上,看看有没有人要。予林
职称必须有硬性标准
在职称的评定上,我以为对外语的要求尤其不能含糊。尽管现在的职称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需要改革,但一个人的能力高低,毕竟要通过一些硬性的条条框框体现出来,空口无凭。即便你从事的领域表面上可能与外语毫不相干,但是掌握外语,至少可以直接了解国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怎样、成果怎样。考古学与外语偏离得够远了,但诸如法国福柯《知识考古学》一类的著作,是被推崇的经典。有学者认为,现在三联出的译本几乎完全没有读懂福柯的论述。显然,只有能够直接运用法语的人才能认识到译文的弊端。所以,在职称外语这个问题上,我极力赞成“一票否决权”。设想一下,一个即将拥有职称甚至高级职称的人,视野怎么只能在方块字内打圈圈呢?朝白
全民学外语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外语学习反映出的“哑巴外语”、“瘸腿外语”等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的外语教育。这种教条的外语教育观是违背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内部规律)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外部规律)的。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费尽心力也学不好,现在全国全民统一要求的外语,说明这种外语教育肯定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样,社会也不需要全国全民都成为外语专业人才,需要的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外语人才,并且绝大多数人终生用不到外语,即便是加入WTO后亦然如此,说明这种外语教育肯定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哲大
全民英语热造成极大浪费
学英语成为全民学习的一种热,这热一热就是几十年,好像不学英语落后,学了英语就先进,好像英语是衡量一个人素质能力的惟一的标准。这种英语学习不知浪费了多少人的智力、财力、人力,它造成了全民学习能力的极大浪费,成了多少人进修路上的拦路虎。多年来,英语这条该死的门槛到底钳制了多少人才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才战略的实施,是该清算的时候了。 杰伟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