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福建平潭人在伊被绑背后凸显当地劳务中介乱局,一“民间中介人”被刑拘 | “伊拉克是世界石油大国,自战后遍地疮痍废墟一片。今天,伊拉克万业待兴,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商机……朋友们,想出国就好好抓住机会!”
对这条出国劳务信息,福建省平潭县各镇乡民们不会觉得陌生。
在通往福建省平潭县敖东镇的砂石路两旁,矗立着一根根水泥电线杆。水泥杆上张贴着形形色色的小广告,除了政府通告、医疗广告之外,最突出的就是各种出国劳务信息。
敖东镇平礁村的李良娇摸出一张在电线杆上撕下来的广告,她的丈夫魏为龙、弟弟李桂武就是通过这张广告提供的信息,怀着致富梦,踏上了去伊拉克打工的旅程。
4月11日(当地时间),魏为龙、李桂武在伊拉克被绑架。与他们一起被绑架的还有另外5名平潭同乡。
“要出国,找老郑”
在敖东镇一些村,郑祥金的名头很响,许多人都知道:“要出国,找老郑。”
敖东镇华东村28岁的薛由贵是7名在伊被绑中国人之一。其妻李娓妹说,薛由贵就是由郑祥金经手出国的。
李娓妹回忆,郑祥金跟他们讲“伊拉克现在遍地是黄金,去的人月工资一般都在5000元以上”。薛由贵决定去后,郑祥金称“要付238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3800元作为办理机票证件的费用先付,另外2万元存到银行,存折由郑祥金保管,密码待薛由贵到伊拉克安定好工作后再告诉郑。
郑祥金只是平潭众多“民间中介人”中的一个。
在伊被绑的林金萍是平潭县中楼乡韩厝村人,去年10月下旬到伊拉克。林金萍赴伊也是由一个“民间中介人”运作的。
村民们把“民间中介人”视为“能人”,40多岁的郑祥金更是被村民们奉为“上宾”。但7名平潭人在伊被绑之后,郑祥金立刻成了“过街老鼠”。愤怒的家属们找到他,斥骂他为“骗子”。
4月12日晚,郑祥金来到平潭县公安局自首,现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据当地媒体报道,警方认定其从事非法出入境活动。
平潭县委宣传部部长陈书明说,全县只有三家劳务公司是国家批准承办境外劳务中介的,即中福劳务公司、平潭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和福建省对外劳务合作公司平潭分公司。但三家正规公司的日子都不好过。
平潭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公司)经理林允坚无奈地说,员工大都自谋生路了,公司现在只留着一块牌子等待业务恢复。
国际公司是1990年成立的,当初主要经营台湾务工劳务,间或承办一些国外劳务。
“我们是平潭县惟一一家拥有对台湾业务承办权的公司。”林允坚回忆,公司成立之初,每年组织赴台务工的人员都在3000人次以上。“但2002年,国家叫停了去台湾的劳务输出。我们现在正在等待,据说对台业务将要恢复。”
此后,国际公司也在做往其他国家的劳务输出,“但很难做,根本竞争不过那些有单子的人。”
按林允坚的解释,有单子的人就是那些民间的“能人”。“他们没有公司背景,但他们有国外客户,手里有指标,他们一拉到生意,就到大的劳务公司去办合法手续,而那些大的劳务公司也主要靠这类单子生存,靠这些‘能人’养着。”
平潭村民赴外国打工愿找“民间中介人”,一方面因为他们信息闭塞,找不到出国的渠道;另一方面正规中介公司要价太高,而这些“民间中介人”要价灵活,小广告上标明“价钱可以商量”。
对于这些民间的劳务中介人,当地媒体和有关部门都刻意避开了“蛇头”这样的提法。媒体称他们为“介绍人”。当地群众也认为,这些民间的“能人”并不是“蛇头”,因为蛇头是组织偷渡的,而“能人”们却是通过正规的手续组织出境,“只不过在中介费上会狠赚一笔”。
就中介人郑祥金被抓的事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平潭以前并没有因为这个抓过人,只不过郑祥金倒霉,他介绍出去的人被绑架了。”这位干部表示,当地实际上一直对这类民间中介人采取默许态度。
据了解,平潭县每年有数百人通过正规途径或者非法中介到国外打工。按平潭县委一位干部的说法,平潭县7镇8乡近40万人口,在国外打工的约有2万人。
渔业衰落,举债出国淘金
外出务工民间中介人的发达,很大程度上缘于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
平潭位于福建东部,距离台湾72海里,由126个岛屿组成,是福建第一大岛,全县有渔港22个,发展海洋业条件十分优越。但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的衰落,“靠海吃海”的天然规律在这里已被打破。
平潭县劳务服务公司一位负责人吴萌说,平潭县人口有近39万,土地十分稀少,加上作为平潭支柱产业的捕捞业目前资源已经相对枯竭,劳动力急剧过剩,不少渔民纷纷转行,出国赚钱就成了惟一的捷径。
“他们是因为贫穷才铤而走险的。”说起7名在伊拉克被绑架的老乡,流水镇东美村村支书高船禄感慨道。
7人中陈孝金年龄最大(49岁),也是家庭负担最重的一个。
陈孝金家住平潭东北部的流水镇东美村,低矮的石头房子建在半山坡中,30多平方米的面积挤了一家5口人。
陈孝金的父亲今年70多岁,他说这石头房子还是30多年前他年轻时建的,当时算中等,现在是村里最差的房子了,这么多年只是不断地在屋里屋外加插树干加固。每到下雨天,屋里到处漏水,遇到大台风来临,一家人都要躲到邻居家去。
陈孝金一直没有挣到足够的钱为家里盖一栋新房子。这些年他做生意屡屡失败,欠下债务约10万元。
与此同时,他年迈的双亲和3个孩子都在等着他拿钱回来买米、交学费。老大去年刚刚考上新疆大学经济学系,每年学费7000元;两个小的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都要用钱。
“光给孩子读书一年就要1万多块钱。”陈孝金的妻子李珠珠说,“家里已经没有挣钱的门路了,再不出去全家都要饿死”。
为了凑齐劳务介绍费,这些家境贫困的“冒险家”不惜以2分甚至2分5的利息借来高利贷。
敖东镇华东村的李桂平为去伊拉克共借了3万元高利贷。
李桂平的父亲李宗贵患盲眼症,每个月药费已被迫从500多块减少到了200多块。老人天天念叨着自己惟一的儿子:桂平要是不拿钱回来怎么办?
4月12日,电视上刚播出7名在伊拉克被绑架的人质的姓名,债主就到被绑架者之一的李桂平家讨债来了。
李桂平的邻居李桂武23岁,未婚。
李桂武小时候卖冰棒,长大了学摩托车修理,后来又学装修,但是直到出国之前他住的还是大哥的房子。家里还有一个患神经病20多年的母亲和已经丧失劳动力的父亲。
李桂武的父亲李宗兴说,儿子到现在还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人上门提过亲,而村里跟李桂武同龄的男孩早就结婚了。
后来听说到伊拉克只要两万多元,李桂武一咬牙借了1万多元的高利贷就出去了,可是没想到一出去就遇上了这样的事。
“我们这里人看不起的是没本事,游手好闲的人。可出国打工就会被人们认为有出息,是上进的表现,亲戚朋友一般会帮助,借钱给你。”华东村一村民说,明知道出国要给中介人一大笔钱,甚至要借高利贷,可还是要借,没办法,这事情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伊拉克淘金梦始于去年
7名平潭人通过正规手续先后离境前往伊拉克,但他们到底是怎么出境的,这在目前还是一个谜。
平潭人到伊拉克务工,是从去年才开始的。
从去年下半年起,平潭县城乡各地就陆续出现“伊拉克招工”的小广告,这些广告声称“伊拉克重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去伊拉克务工可以很快地赚钱”。
4月13日,记者在平潭县钟楼乡见到林沙龙时,他刚刚得知他的儿子林金萍被绑架的消息。他告诉记者,今年27岁的林金萍去伊拉克已经快半年了,由于打电话不方便,好久他才能收到儿子的一个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说,在伊拉克,不仅赚不到钱,而且生活很艰难。
据林沙龙介绍,去年11月初,他们在街上看到一则招收出国劳务人员到伊拉克的广告。他们从广告上抄下联系电话,并打通这个电话,对方要面谈。见面后,对方自称姓施,说目前伊拉克的情况很好,电视上播了,各国都捐钱和建设物资给伊拉克,只要交劳务费3.5万元就可以去。问怎么签协议?姓施的说他不是老板,不能签。没想到,第二天林沙龙接到一个老乡的电话,问去不去伊拉克,同行的还有8人。这个老乡还向林家保证,在伊拉克做劳务,每个月的工资有三四千元人民币。而在平潭,打工一个月最多也只能挣1000多元,而且一年里只有半年时间能打到工。
林沙龙说,为了能赚到钱,家里给儿子借了3万多元。交了钱,林金萍的商务签证很快办了下来。
去年11月7日,林金萍和其余8个平潭人从深圳出发,准备经香港到伊拉克。在香港时,包括林金萍在内的5人被海关拦下。林金萍等5人回到平潭后,要求那个老乡退钱,可那个老乡不给退,还要他们再交4000元,安排他们从北京出发,途经俄罗斯、约旦去伊拉克。
林金萍等3人交了钱,但到了约旦后他就打回电话回家说被骗了,在伊拉克一天只能赚3美元左右,另2人受不了苦已经回到平潭,只有林金萍等5人留在伊拉克。在被绑架之前,林金萍在一家旅馆工作,包吃住,一个月100美元。而其余4人则每月花250美元合租一间房间,每人每天只能赚到3美元,常吃不饱,还要找林金萍接济,日子过得很凄惨。
实际上,平潭人更愿意去的是以色列。
“听说以色列劳力短缺,本国人不愿干体力活,赚钱很多,很有诱惑力。”在平潭,很多人说起以色列都是一副羡慕的神情。
但是,以色列的打工生涯也并非如此美妙。平潭县流水镇新湖村的李国平曾在以色列当果农,他说:“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很少到外面逛,怕被抓。”
最后,他还是被抓,遣返回国。同村还有8个人在以色列,距离他家100米的翁德强是其中的一个。自从伊拉克发生中国人被绑架事件之后,翁德强的妻子天天看电视,一直盼望丈夫打电话回来报平安,但是这几天没有任何音讯。
600多年平潭劳工输出史
“相对于这里600多年劳工输出的血泪历史,这次在伊拉克被绑架事件只能算是有惊无险的一个小插曲。”昨天,即人质被释放之后的第三天,平潭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平潭人出国打工是有历史渊源的。”63岁的平潭地方志专家吴金泰说。
平潭人出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据《平潭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海坛里(平潭县的旧称)潘姓族众流亡海外。”
吴金泰说,从那时起,由于自然灾害、战祸、瘟疫频繁,平潭人就开始“赤脚下南洋”,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出洋”、“走番”,走时是“一条短裤、一根扁担”,到国外靠“三把刀”(剃刀、剪刀、菜刀)落脚起家。
最初,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新加坡、马来、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大多从事小商贩,少数人拉人力车,或做码头搬运工,或从事垦殖。后来逐渐扩展到日本、欧洲、北美,甚至南美、大洋州。这批人后来大多成为在国外定居的华侨。据称,现在每10个平潭人中就有一个是华侨。
“但是,古往今来,从戚继光东南沿海抗倭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台湾一直是平潭人最常去的地方。”吴金泰说。
“解放之前大多是正常的经贸往来,到解放之后就开始演变成了偷渡。”吴金泰介绍,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平潭人纷纷铤而走险偷渡台湾岛。开始是偷渡客单枪匹马地干,后来庞大的“市场”催生了有组织的偷渡。最多的时候,平潭边防一年抓了五六百人。
民间外出务工的旺盛需求催生出“民间中介人”;政府对于非法劳务中介的打击也在继续。
据报道,从4月1日起至6月30日,福州市公安、外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7部门,将联手在全市范围开展代号为“春雷行动”的全面整顿非法出入境中介组织活动。
据了解,此次行动将对从事出国定居、自费留学、境外就业、劳务输出、自费出国旅游等出入境中介活动的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打击乱发广告、虚假宣传、虚构劳务项目欺骗民众出国劳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而在平潭农村,尽管刚发生了7名老乡在伊拉克被绑架的事情,但人们对那些“民间中介人”的好感并未减弱。7名被绑平潭人被释放出来后,敖东镇华东村几名被绑架者的家属表示,“已经不太恨郑祥金了”。现在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希望亲属不要急着回来,争取在伊拉克多呆上一段日子,找到一个好工作,多挣点钱。
一名被绑架者的亲属神情复杂地说,现在还保留着郑祥金发出的一份小广告,“上面有他的电话,将来我出国打工可能还会找他帮我办哩。”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