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涠洲岛建成“陆海空三军局域网”实现信息互通 |
|
|
| NEWS.SOHU.COM 2004年04月16日11:50 来源:解放军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本报记者 张雷摄 王巍 曹中华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文景
本报讯曹中华、特约通讯员李文景报道:3月31日,驻涠洲岛海军气象站在“海岛三军联合局域网”上发布消息———“三天后将有一股台风抵达北部湾,不利船只航行和野外训练,请各部队注意防护”。15分钟后,这条消息迅速覆盖各驻岛分队。广州军区驻涠洲岛某海防团团长胡玉文欣喜地告诉笔者,“如今的涠洲岛一网联三军,信息环岛行,网络让海岛变成了‘海岛村’。”
涠洲岛上驻守着广州军区某海防团、海军观通站、空军雷达站“陆海空”三家单位,如何更好地履行共同的守岛职责,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互通方式,一直是岛上三军领导的一个共同设想。去年初,岛上三军都在筹备各自的局域网,在海防团的建议下,各部队着眼顶层次设计,统一预留了互通接口。岛上三军局域网很快实行了对接,建成海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军联合局域网”。
“三军联合局域网”建成一年多来,给驻岛三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去年底,空军雷达站特邀的某研究室雷达专家林教授讲授军事高科技知识,林教授在联合局域网上“一人讲课,全岛共享”。今年2月份,海防团的“无线电台中转接力站”发生故障,网上公布不到半天,海军观通站的修理师及时到达,进行了维修。年初开展的“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教育活动中,联合局域网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部队把相关资料全部上网,成为各基层单位授课的有力支持。海防团政委赵云飞说,局域网这些意想不到的作用,让驻岛官兵真正尝到了信息化带来的甜头:既有力促进了各部队的全面建设,也更有效地促进了三军共同守好海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海岛走来第一任“网络指挥官”———“网管”肖军
肖军,海防团自动化站主任。涠洲岛三军官兵给他送了个封号———“网络指挥官”。
岛上官兵们这样形容这位只有中尉军衔的“网管”:军衔不高,名气不小,比岛上职务最高的边防团团长胡玉文还要有名。
为啥?自打去年初岛上开始建设局域网,他就一直是团里的网络技术攻关组的“灵魂人物”,特别是在驻岛的海军观通站、空军雷达站和海防团的局域网“对接”中,他带着几名大学生干部硬是把网线一寸一寸地连到驻岛的各个连队和分队。从此,他的名气就在三军传开了,人称“网络英雄”。
可连个线未必就能说明他是“英雄”。一次,岛上的军事演练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节骨眼上一部新型雷达突然发生故障,在场的维修人员一时难以找到症结。无奈之下,他们只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网管”肖军,肖军了解情况后迅速与某雷达修理所建立了网上连接,通过视频传输把雷达故障说了个一清二楚,对症下药,“千里眼”很快得以“复明”。
海军观通站在研制“航外线测距仪”时,遇到了多项技术难题。肖军组织他们多次进行网上远程攻关。北京、上海、南京等数十家科研院所的专家会集一“网”,反复“碰撞”后,形成一套最佳设计方案。当测距仪如期走上联合演练场时,兄弟部队为之惊讶:“哪路神仙给你们帮的忙?”。“神仙”办不到的事,肖军能,“网络英雄”果然名不虚传。
说起三军联合网,肖军还饶有兴致地告诉笔者,现在他这个“网管”还兼职担任着“水兵论坛”、“计算机知识讲座”等栏目的版主。这些可都是战士们平时点击率高的热门栏目。肖军也日渐成为战士们心目中的“网络明星”。
海岛开设第一间网络课室———常委专家对话忙
走进这间被海防团官兵称为“网络课室”的常委学习室,令笔者感到惊讶。准确地说,这不像是课室,更像是都市里常见的“网吧”,七、八台电脑桌围成一个圈,但有所不同的是,一到双休日,这里就变成了团领导们的“乐园”,那个时候,常委们就会人手一台电脑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教授聊个不亦乐乎,满屋子里传来的尽是噼里啪啦的键盘声。
看到电脑屏幕上实时传输来的信息资料,团政委赵云飞向笔者回忆起过去的情景。2002年,团里安排高科技知识讲座,赵云飞当时负责了其中的一课,为了备好这次课,他四处打听,当听说空军学院的一位教授在这个领域中颇有建树时,兴致冲冲的他一路登船换车,风尘仆仆赶到了那里,可巧教授不在家,赵云飞等了两天后,团里一个急电让他无奈地踏上了返程,这一来一回,搭上了个把星期的时间,说到此,沉浸在往事中的赵云飞露出了一脸的辛酸。
现在好了,小岛上通了网络,官兵们足不出岛,就实现了与大陆的即时连线。据了解,他们先后与广西军区装备维修部门、4所军队高等院校和3个部队研究机构的20个专家、教授签订网上交流协议。同时还聘请了其中的9位专家作为“编外技术顾问”,定期举办网络远程讲座。
今年2月的一次演习中,一位排长就炮阵地设置在空旷地带的常规做法提出了质疑,没想到引发了海岛官兵对未来信息条件下作战观念的一场争论。为此,团长胡玉文在网上专门请教了炮兵指挥学院的李教授,李教授不仅充分肯定了那位排长的意见,还为他们讲解了未来信息化作战没有“前方”与“后方”的新理念。一场争论平息了,但官兵们研究信息化作战方式的热情却被激发了。时隔不久,李教授又应邀在网上为全岛官兵做了一场“岛屿防御战斗连战术”的辅导报告。据统计,远程教育开通一年来,常委们已经组织策划了类似的远程辅导41场。
海岛建成第一张网络主页———礁堡新闻站
“你最近上网了吗?”一段时间以来,这句话成了海岛官兵见面时的问候语,“触网”为海岛官兵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变化。
“你们看,我上次参加比赛的演讲稿发表在了‘战士身边的新闻’栏目里。”“上个星期,我投给‘团长信箱’的建议被采纳了。”说起“网事”,海岛战士们似乎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指挥连一班长冯崇雷,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军事专家”。自从去年开通“礁堡新闻站”后,他不仅把几年来收集的军事资料全部无条件地公开在网上,还常就军事问题与团领导在网上一争高下。“网管”肖军专门给小冯在网上开设了“小冯说军事”专栏。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到世界新军事变革,大家的参与让冯崇雷的军事知识越来越新颖,小冯的专栏成了岛上最火的栏目之一。
如今,岛上官兵只需轻点鼠标,全岛各军兵种的主页信息都尽收眼底。以前,一张报纸至少要一周后才能登岛上岸,要是再遇上台风,船只靠不上岸,“新闻变旧闻”,“看信如看连续剧”也是常有的事,为此,官兵们常常以“桃花源中人”自封。可有了“礁堡新闻站”后,官兵们不仅可以通过链接浏览全军乃至全国各地的新闻信息,还可以在“礁堡”里尽情为远方的战友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用酣畅的文字记录海岛上青春的印痕……涠洲岛上最近一次调查表明,93%的干部是通过“礁堡”拓宽信息、吸取新的知识和改进工作;100%的战士把“礁堡”作为自己的第二课堂。
编后感言 跃升,在整合资源中实现
周猛
走在祖国漫长的边防线上,常常会感到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一方面,边关自古以来与艰苦、偏远相伴,是信息条件最差、最远离信息的地方。另一方面,边关却又是信息建设的要害之所在。从烽火台的烽烟到快马的速递,从有线的电话到无线的电波,历史的变迁似乎在向我们诉说:边关的漫长,才最需要信息的传递;边关的紧要,才最渴望信息的畅通。今天,汹涌而至的信息化建设大潮,为我们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条捷径。如何利用边关信息建设的“后发优势”,加强边关信息资源的“整合重组”,闯出一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应当成为各级戍边人时刻记挂心头的问题。我们起步虽然晚了一些,但我们的起点可以更高一些;我们的“信息边关”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我们前方的路依然漫长……(解放军报2004年04月16日 第2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