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4月18日电(陈萍、文华、黄豁)4月16日凌晨,位于重庆主城区域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离车间发生氯冷凝器管道泄漏,8个液氯贮槽罐随时可能爆炸,周边10余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险情就是命令!
险情就是命令!曾在“12·23”特大井喷事故处置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重庆市公安局,再次紧急启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重庆市公安局领导赶赴一线组织抢险排危、疏散群众、维护现场及周边地区治安和交通秩序。公安消防、治安、交警、刑警、水警、城管等警种紧急抽调2500余警力赶赴现场,处置险情,迅速在距离现场核心区域,分别设立200米、500米、800米、1000米为半径,设置5道警戒线,实行人员、车辆交通管制。一辆辆消防战车、警车满载公安民警和各种装备仪器,从四面八方开赴现场;一个个安全检查卡迅速设立到位;一条条公安警戒线迅速拉起……
消防官兵用消防战车在液氯贮槽罐周围设置固定碱性水幕,控制了液氯泄漏范围,进行高空稀释,减轻危害。战斗在公安现场指挥部的领导和民警们熬更守夜,指挥机构高速运转,一条条现场处置情况不断的汇集到这里,一道道指令从这里发出……
紧急转移:群众一个都不能少
16日上午10点,市抢险指挥部决定对现场以及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群众进行紧急疏散。公安现场指挥部立即调遣江北、渝中两区公安分局的公安民警,与街道居委会和村社干部一道疏散事故现场周边的和隔江而望的渝中区化龙桥一带的群众。重庆市公安局局长朱明国说:“事故现场周边公安机关和所有民警,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把危险区的群众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一个都不能少!”
事故所在地的江北区,公安分局全警动员、全力以赴,6名局领导、600余名民警、350余名协勤队员、300名保安迅速投入战斗。天原化工总厂周边地域涉及3村4社,8万群众,人口密集、地形复杂,疏散任务十分艰巨,分局领导向区委立下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军令状”,采取分片包干的方法,组织群众疏散和撤离。巡逻民警沿街巡回喊话,派出所民警深入到每一个社区,逐家逐户登门进行宣传动员,解释说服,帮助群众撤离。
与事发地仅一江之隔的是渝中区化龙桥地区,泄漏的氯气顺着风势飘过江面,威胁着当地数万居民的生命安全。从16日中午11点起,渝中区分局除值班民警外,分批赶到化龙桥地区,帮助4.2万居民安全撤离。这天下午3点,分局经侦支队民警得知,化龙桥正街某幢楼6楼有一位瘫痪病人,无法撤离,5名民警马上赶到,把病人抱到椅子上,小心翼翼的抬下楼送上车,撤离了危险区。
经过数千民警连夜奋战,昼夜疏散,15万居民得以安全有序撤离。
人民的安全是对公安的最高褒奖
疏散撤离区内国家、集体和群众的财产安全,是公安民警的最大牵挂。以江北、渝中两区公安分局、防巡总队等单位的民警为主,组成若干个治安巡防队,昼夜巡逻在大街小巷,加强对事故现场500米为半径的封闭区和渝中区临界区域社会面的治安防控,保护撤离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500名民警和保安协勤队员,挨村挨社,逐家逐户,认真检查。房门忘了上锁的,帮他关严;窗户开着的,帮忙关上;关好每家每户的电闸、水阀、气栓,以防其它意外事故发生。小区内、楼宇间,随时随处可见巡逻民警和协勤保安人员的身影。
为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抢夺、盗窃居民财产,公安机关加大了疏散撤离区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通过公安民警艰苦奋战,使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稳定,国家、集体和群众的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在此次抢险工作中,重庆市公安机关先后投入警力1万余人次。他们奋战在危险地带,通宵奋战,筑起了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强屏障。在现场核心位置的民警冒着被爆炸物击伤、砸伤以及吸入氯气的危险,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渴了,喝一口矿泉水;困了,站着打个盹,连续工作几昼夜,也没有一人喊苦叫累。据不完全统计,仅江北、渝中两区就先后有50余名公安民警因为疲劳过度或轻微中毒而病倒,其中17名民警被送往医院治疗。(完)(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