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9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将于本周五(4月23日)关闭其最后一座煤矿,从此结束采煤业。近两个世纪以来,采煤业在法国都是一个辛苦而劳累的行业,有时候还是一个充满事故与灾难的行业。而现在法国因为可以依赖大量的核电,同时来自国外的原煤也比法国自行开采的原煤也更具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法国陆续关闭了所有煤矿。
从法国最后一口煤矿矿井LaHouve矿里开采出来的煤将极具象征意义,无论是对于欧洲还是对于世界来说它都将表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表征着历史、社会、经济、政治乃至人事的变迁。
43岁的塞瑞梯在这座煤矿当矿工已经24年了,他说矿工们经年累月的呆在地下甚至看不到阳光,基于这样的原因,他对煤矿的关闭表示欢迎。他说自己永远忘不了1985年2月25日多名同事死于甲烷气窒息而死——对于矿工来说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但这位在地下工作的兄弟在表示悲哀的同时也满怀骄傲,他说在地下工作的日子确实有很多值得他们怀恋的东西。他说:“在地底下,你什么都不是,你得存在完全取决于别人。现在法国最后一座煤矿关闭了,这确实有点让人感伤!”
早在几十年前,煤矿被关闭的命运就已经注定。1952年,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联合起来组织了欧洲煤钢同盟。这个同盟是今天欧盟的雏形,同盟协议允许法国于1984年停止雇佣新的煤矿工人,并制定条款允许煤矿工人提前退休。
法国最早于1720年发现第一座可供开采的煤矿,由于欧洲工业革命的需要,大规模的煤矿陆续在法国发现并到处开采,法国中部,后来是南部和东部都发现了煤矿,一时间法国可谓是遍地开花。到20世纪之初,有将近20万的煤矿工人在地底下劳作,每年开采近4,100万吨原煤,供应钢铁业、火车、轮船、家用以及发电厂之用。
毫无疑问,采煤业是危险的,而且无论是地面条件还是地下条件都非常的残酷。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北部的煤矿是最为重要的战场,在抵抗纳粹占领中,煤矿工人则异常活跃。
战后欧洲重建使得原煤的需求量飙升,而且法国的煤矿很快就被收归国有了,有近30万的煤矿工人在这个行业劳作,很多人都是来自北非、意大利和波兰的移民。到1960年代的时候,由于法国开始使用新兴能源尤其是核电,以及由于环境的压力,人们开始使用一些污染相对较低而且效率较高的能源比如柴油、汽油、天然气等等,而电气化火车的发明可谓为整个采煤业敲响了丧钟。
像在英国、德国以及其他一些地方一样,很多因为采煤而发达起来的小镇都衰败了,留下的仅仅是一个曾经如此重要的工业的背影。2002年的时候,法国就只有3座煤矿了,年产煤量仅有160万吨,去年,另外两座关闭,而现在最后一座也要关闭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法国人逐渐意识到他们无法同诸如美国或南非这样的国家竞争,这些地方的煤矿开采要么技术先进要么劳动力低廉。法国每吨煤的售价是150欧元,相当于180美元,而美国的煤价则是15到20美元,差距之大不可以道里计。
核电目前占法国的能源中80%的份额,而天然气又占剩下的20%中的绝大部分,煤仅仅占到4%,可谓可有可无。法国将加入到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从此不再使用原煤作为燃料。
在欧洲其他部分,采煤业也在逐渐衰落,当然也有一些国家仍然非常依赖原煤,尤其是中欧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进口很多开采价格远比他们本国低廉的原煤。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原煤开采国和消费国,美国则紧随中国之后,原煤占到其整个能源的50%左右,每年美国要从地下开采约5000亿吨的煤。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原煤还占所有能源使用量的26%左右。(章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