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太原4月20日电 记者鲍丹报道:受大气污染危害,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10年的风化速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的100年。记者在云冈石窟采访时发现,除了几座石窟内的雕像、壁画依旧完整无损外,其他石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有的雕像、壁画已荡然无存。目前对石窟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距其不足千米的大同煤业集团晋华宫矿两座大型煤矸石山。这是云冈石窟研究所所长、文物地质学博士黄继忠经过多年试验和研究观察得出的结论。
石窟松软的质地特征极易受风雨侵蚀,尤其是酸性物质的侵蚀。据介绍,大同煤业集团晋华宫矿的两座大型煤矸石山含硫量极高,且自燃现象严重,造成该地区局部性的酸雨现象。另据大同市环境监测站连续两年对云冈石窟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降尘、硫酸盐化速率、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监测,云冈石窟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冬季比夏季高出一倍左右。黄继忠认为,这主要是石窟周边区域居民取暖、炊事用煤产生污染造成的。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若干年后石窟将不复存在。
云冈石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而大同市夏季空气质量平均为二级,有风时能达到一级,冬季是三级,有时为四级。记者离开云冈石窟时发现,距其不足1公里的晋华宫矿储煤场和吴官屯矿储煤场的原煤仍露天堆放,黑色粉尘随风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