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在近期强化整治,以确保奶粉乃至食品业的安全;还要在机制上深刻反思,类似悲剧绝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稚嫩的生命因劣质奶粉而早夭,在安徽阜阳等地辣手摧花的“毒奶粉”,据说已在当地横行许久。那么,在长达一年多时间里,何以悲剧一直在触目惊心地上演着?
因为媒体介入,劣质奶粉事件终于引起高层关注,相信在近段时间内,全国会掀起一场涉及奶粉乃至食品业的整肃风暴。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不仅要在近期控制整个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还要在机制上确保类似的悲剧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这就需要我们对长达一年的时间内有关监管部门的行为和效果进行检讨和反思。
有关报道显示,阜阳的有关监管部门确实作了一些努力,比如,工商局规定,如在市场发现的劣质奶粉得到确认,所在地工商所长就地免职;对超出管辖范围的售劣经销商,他们已向所在地工商部门建议深查。可惜,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力去过问。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也许悲剧就在于,明明有悲剧的预知,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再上演。那种无助之感,除了在早夭的婴儿的父母和家人的心灵深处,如同烙印一样赫然;恐怕当地的质监、工商、卫生、防疫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会有深切的感知。这样的梗阻悲剧根源何在,理当深思之。
阜阳监管部门的无奈,也许正是人们要追问的。按照许多地方的惯例,无论是谁提出假冒伪劣的投诉,都会严肃对待,并把查处结果告知投诉人,有些地方还对投诉制定了奖励政策。何以在两个地方的相同职能部门之间,就缺乏协查性的制度安排呢?
姑且把板子打在信息闭塞上———有人就建议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然而,在许多行业或部门早已借助因特网建立了协调工作的全国性网络的今天,何以在这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就缺少沟通与合作的信息平台呢?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信息闭塞、沟通不畅等协调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类新闻传媒,有政府简报,一旦成为社会事件时还少不了有街谈巷议,何“闭塞”之有!更可能的解释是,相关人员心里缺根弦,也就难以扮演积极行政的角色。而且,这也是行政态度不如人意的表现。如果只是哪里着火就到哪里扑救,平时不对安全隐患的消除预防在先,主动协查制度就难以确立了。
行政文化和行政体制相辅相成。有了积极的行政态度,必然会绞尽脑汁弥补体制漏洞、创新体制安排;有了健全而高效的行政体制,就会衍生出积极的行政文化,培养积极的行政态度。确立高效的行政协调责任体制,无疑是当务之急。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4年04月21日,作者:赵彦龙)
|